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科学防治 坚持不懈--贾治邦谈荒漠化和沙化防治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06月16日   来源:新华社

科学防治 坚持不懈
——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谈荒漠化和沙化防治

    新华社北京6月16日电(记者 刘羊旸)今年6月17日是第17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防治土地荒漠化和沙化事关国土生态安全。我国在土地荒漠化和沙化防治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怎样的成效?防治荒漠化的难点在哪?如何应对?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

    记者:今年“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联合国确定的主题是“林木维系荒漠生机”,我们该如何解读这一主题?

    贾治邦:这深刻揭示了森林对维持荒漠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地位与作用,警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林木与荒漠化生态系统的密切关系,积极保护和恢复林木及荒漠植被,有效消除土地荒漠化和沙化带来的灾害,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效维护人类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生态根基。

    记者:土地荒漠化和沙化有何危害?在防治方面,我国都采取了哪些积极有效的措施?

    贾治邦:土地荒漠化和沙化,是由气候变化、人类活动或两者共同作用所引起的。长期以来,人们盲目扩大耕地面积、过度放牧和滥采滥挖,加剧了土地荒漠化和沙化趋势,引发了水土流失、土地退化、沙尘暴肆虐等自然灾害,成为制约人类生存发展的一大心腹之患。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土地荒漠化和沙化防治工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通过长期的治沙实践,我们总结了一系列成功做法和宝贵经验:

    ——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认真贯彻实施防沙治沙法,普遍推行禁止滥开垦、禁止滥放牧、禁止滥樵采的“三禁”措施,在不适合人工治理的区域,采取封禁措施,强化植被保护,充分发挥生态自我修复功能。

    ——扎实推进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认真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等工程,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乔灌草相结合,封飞造相结合,集中治理沙化土地。

    ——坚持投入者得其利、治理者受其益。坚持谁治理、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活化治理机制,严格保护治理者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治理者的积极性。

    ——坚持科学防治。坚持分类指导,总结推广了100多套防沙治沙实用技术,大大提高沙化治理成效。坚持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艺措施相结合,多管齐下,综合治理。

    ——积极完善防沙治沙财政政策。中央财政实行了生态公益林补偿和草原补贴政策,一些地方实行了防沙治沙财政补助政策,有效恢复和保护了林草植被,对解决农牧民生计、促进生产方式转变、减轻人口压力发挥了明显作用。

    ——坚持以榜样的力量推动治沙工作。树立了石光银、王有德、牛玉琴、殷玉珍等一大批防沙治沙典型,以榜样的力量推动防沙治沙工作。

    记者:通过这些成功做法和宝贵经验,目前我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防治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贾治邦:可以从全国第四次沙化监测结果(2005年-2009年)来看我们所取得的成效。据监测结果,我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防治呈现出四个重要变化:

    一是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净减少。沙化土地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变为目前年均缩减1717平方公里,相当于每年一个中等县的国土面积由沙化土地变为非沙化土地。

    二是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程度减轻。与2004年比,轻度荒漠化土地增加3.47万平方公里,中度、重度、极重度荒漠化土地分别减少1.69万平方公里、6800平方公里、2.34万平方公里。轻度沙化土地面积增加2.73万平方公里,中度、重度、极重度沙化土地分别减少9906平方公里、1.04万平方公里、1.56万平方公里。

    三是沙区植被状况进一步改善。沙化土地植被平均盖度由2004年的17.03%提高到2009年的17.63%。5年间,固定沙地增加3271平方公里,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减少,植物多样性增加。

    四是重点治理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通过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实现了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赢”。

    记者:当前我国防治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的难点是什么?

    贾治邦:虽然我国防治土地荒漠化和沙化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土地荒漠化和沙化仍然是我国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威胁着国土生态安全,制约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阻碍着沙区脱贫致富步伐。

    我国现有沙化土地173万平方公里,其中可治理沙化土地面积53万平方公里。按照现有治理规模与速度,完成全部可治理沙化土地的防治任务,还需要十几代的长期努力和艰苦奋斗。我们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抓下去。

    记者:您刚刚谈到,土地荒漠化和沙化仍是我国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十二五”期间,将采取怎样的措施加以应对?

    贾治邦:“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北方生态屏障的重要时期。我们将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开创全国防沙治沙工作新局面。

    继续推行“三禁”制度,依法划定一批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促进荒漠生态自然修复。适时开展执法检查,完善相关配套规章,加强对营利性治沙经营活动的监管。

    进一步完善工程布局,加大沙尘源区治理力度。深入推进荒漠化、石漠化防治重点工程建设,强化质量监督,规范资金管理,确保工程建设成效。

    认真落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防沙治沙负责制,继续开展省级政府防沙治沙目标责任考核,推动防沙治沙单位治理责任制落实,定期检查,严格奖惩。

    加强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研究,探索防沙治沙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总结和推广先进、适用的防沙治沙技术与模式,加强技术示范与培训,提高防沙治沙成效。

    利用沙区特色资源优势,培育一批经济效益高、辐射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龙头企业,带动沙区群众增收致富。

    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加快推进我国防沙治沙智力与技术转让工作。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积极推动中非荒漠化防治合作能力建设。

 
 
 相关链接
· 贾治邦一行到中国林科院荒漠化研究所考察指导
· 贾治邦:遏制土地沙化扩展改善沙区生态也是政绩
· 贾治邦主持召开首届APEC林业部长级会议筹备会
· 贾治邦提出:全面夺取天保工程二期建设的新胜利
· 贾治邦提出进一步加快生态延安绿色延安建设步伐
· 贾治邦指出杨善洲是林业战线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