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9日电(记者赖臻)作为安置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的过渡性基地,名为“阳光中途之家”的机构已在北京的16个区县建成并投入运行,北京市也成为中国首个社区矫正中途机构全覆盖的城市。
北京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今年以来,北京从维护首都和谐稳定出发,破解“两类人员”回归社会的种种瓶颈,按照“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功能实用、形式多样,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制度配套、管理规范”的原则,加快了中途之家体系建设。
据透露,北京的16个阳光中途之家集食宿、教育、培训和救助于一体,目前发挥主体作用的依然是各级政府部门,各个中途之家由所在区县司法局负责建设和管理,而土地获取、建造装修、后续运行等相关费用,也都由各区县政府财政给予全额保障。
很多服刑人员在从监禁状态走向社会的过程中,往往有一个困难的适应阶段,在求职就业、养老和医疗保障等方面的弱势权益地位比较突出,这时过渡机构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从物质和精神方面为他们回归社会做好准备。北京中途之家将为每位学员量身定做培训计划,除了集中初始教育、参加公益劳动外,还为有需求的人员提供社会适应指导、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就业帮助,临时安置无家可归、无亲可投、无业可就的人员。
“阳光中途之家”是中国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有益探索,这种不与社会隔离并利用社区资源教育改造学员、同时帮助他们平稳顺利融入社会的方法,符合中国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和刑罚制度改革的方向,目前已从2003年的六省市试点扩展到全国范围内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