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春7月29日电(记者徐扬、刘毅非、王春雨)“东北四省区合作正在走向务实合作、深入推进阶段。”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26日在长春举行的“2011年东北四省区行政首长联席会议”上表示。
这是东北四省区召开的第二次行政首长联席会议。会上,四省区围绕能源、交通、旅游、物流、环保、科技等多个领域签署了3项合作协议,制定了4个行动计划。这一系列新成果,与去年四省区首次召开行政首长联席会议达成的14个合作框架协议,构建起东北区域合作体系的新机制。
此次会议达成的3项合作协议备受关注,包括《推进东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协议》《东北三省与蒙东地区战略合作协议》《加快建设东北东部经济带合作协议》。
有关专家认为,这些协议及行动计划,对东北区域合作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和分解,内容更加具体,合作方式更加丰富。特别是集中四省区力量攻关战略性新兴产业,富有前瞻性,有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梯度转移,对于老工业基地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有着重要意义。
同时,在大区域合作背景下,推进东北东部、内蒙古东部与东北西部两个“小”地区合作,既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内生需要,也更具有可操作性,是实施惠民富民,实现优势互补的重要战略举措。这两个合作区域还将承担起对俄罗斯和朝鲜沿边开放的更重要功能。
“当东北振兴战略进入第八个年头,区域的合作发展,已经由前几年的行政主导推动为主,转为市场主导和行政推动。”辽宁省社会科学院边疆研究所所长吕超说,四省区合作已步入深入推进阶段,行政推动将主要体现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区域和产业发展规划等工作上。用“看得见的手”来助力“看不见的手”,加快区域合作发展。
去年以来,东北四省区就着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一批省际运输通道相继开工建设和投入运营。朝阳至赤峰、抚顺至梅河口、通化至抚顺吉林省内段、大庆至广州的吉林和黑龙江境内段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中蒙国际铁路大通道、东北东部铁路大通道贯通改造项目的前期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同时,四省区加强能源领域互补合作。辽宁、吉林分别从内蒙古和黑龙江两省区调运数千万吨煤炭;辽宁、吉林两省资本开始加速进入内蒙古东部,从事煤炭和电力开发。
杜鹰表示,东北四省区应进一步加快形成东北地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统筹考虑出海通道、入关通道、运煤通道和国际通道建设,争取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时,加强产业合作,推动制造业集聚发展,形成“错位竞争”。
在此次会议上,四省区行政首长“不约而同”地提出,要加强省际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
辽宁省省长陈政高说,将加快沿海港口建设,推进哈大高铁、丹东至通化等高速公路建设,让东北地区的交通大动脉早贯通、早见效,让东北各地通关达海更加顺畅。
吉林省省长王儒林说,对于构建东北地区铁路通道、高速公路网络、电网工程等项目,将积极落实建设条件,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黑龙江省省长王宪魁说,希望建设满洲里—哈尔滨—绥芬河大通道,加快扩能改造。
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巴特尔说,内蒙古将与黑、吉、辽三省共同搞好东北区域物流发展规划,打造覆盖整个东北地区的坚强物流网络。
杜鹰表示,今年国家发改委将围绕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大问题、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组织编制《东北地区“十二五”振兴规划》《东北地区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等专项规划,在新起点上谋划推动东北全面振兴。
专家们认为,东北四省区经济一体化正在步入快车道。东北地区作为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之后,第四个区域合作发展地区,将有望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重要增长极、东北亚最具活力的新经济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