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塬上的西峰油田,千余座井场分布在沟沟壑壑的原野上。过去,这里的职工生活单调,无书可读、无处读书;如今,流动书箱、活动书架、电子图书馆让长年在野外工作的职工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西峰采油二区应急一班女工孙燕指着书架上的一排图书说:“虽然我们的职工书屋只有千余册图书,但通过井场之间的图书‘漂流’、互换,让我们能阅读到从专业技术到生活百科、文学艺术等丰富的书籍。”
甘肃省总工会在“职工书屋”的建设中,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将书屋建在基层、建在一线,让包括农民工、劳务派遣工在内的所有职工,通过规模不等的职工书屋、图书角、流动书箱,逐步形成了广泛覆盖职工的工会读书阵地网络。截至目前,建成了全国“职工书屋”示范点75个、省级“职工书屋”705个,一个全新的工会工作品牌日渐突显。
10月11日,甘肃省总在庆阳市召开全省工会“职工书屋”建设工作座谈会,省总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琳说:“小书屋、大事业,职工书屋要切实为偏远、困难地区的职工着想,按照‘工会大学校’的要求,促进职工文化建设,全面提升职工素质。”
甘肃省总提出,再用3年时间,在全省一线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劳务派遣工、下岗再就业职工居住相对集中的基层企事业单位、城市社区、产业园区、村镇和重点建设项目工地等新建、改建1000个省级以上标准化“职工书屋”,使全省“职工书屋”总数达到2000个。(记者康劲 通讯员龙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