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16日发布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提出,下一阶段,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密切监测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发展变化,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和节奏,更加注重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巩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加强系统性风险防范。
《报告》指出,下一阶段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健全宏观审慎框架,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合理适度增长。继续优化流动性管理,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和资本流动的变化,合理安排工具组合、期限结构和操作力度,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处于适当水平,合理引导货币市场利率。合理运用利率等价格调控手段,调节资金需求和投资储蓄行为,管理通胀预期。
下一阶段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有效信贷投入,力争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的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增量高于上年同期水平。继续加强地方融资平台公司贷款、表外业务和房地产金融的风险管理,加强对民间借贷的监测分析,做好风险提示工作,防范系统性风险。
《报告》认为,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综合作用下,物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政策效果逐步显现。8月份以来CPI环比增速显现放缓迹象,目前看同比CPI 涨幅有继续回落的可能。若国内外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物价涨幅回落还可能加快。但也要看到,未来物价走势仍有不确定性,物价稳定的基础还不牢固。一是当前物价仍在较高水平,尤其是在全球极度宽松的货币条件仍将持续、前两年国内需求扩张较快的大环境下,通胀预期短期内难以轻易改变。二是目前经济内在扩张的压力依然存在,物价调控不能松懈,需要宏观政策继续把握好力度和节奏。此外,中国劳动力成本、服务业及非贸易品价格等可能会有持续和刚性上升的过程,资源性产品价格也有待理顺,这些因素都可能会加剧通胀预期,物价对总需求扩张的敏感性也会更强。(记者田俊荣)

人民银行:2011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2011年第三季度,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消费需求保持稳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对外贸易更趋平衡,内需作为经济增长动力更强,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工业生产增长平稳,居民收入继续增加,物价过快上涨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前三个季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32.1万亿元,同比增长9.4%,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7%。 >>>详细阅读
周小川:货币政策总基调不变 增强灵活性和针对性
新华社北京10月26日电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日前表示,央行将非常紧密地关注通胀水平,不会因为关注经济增长而忽略通胀形势,我国当前货币政策基调保持不变,同时保持充分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周小川是日前在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第二十四届部长级会议上接受中外媒体采访时做此番表述的。 >>>详细阅读
央行: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优化信贷结构
新华社北京8月1日电(记者王宇、王培伟)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在近日召开的人民银行分支行行长座谈会上表示,下半年继续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必要的政策力度。
央行表示,下半年,要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继续切实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三者关系,坚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继续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必要的政策力度。同时,把握好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进一步提高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要综合运用利率、汇率、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和宏观审慎管理等工具组合,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和节奏。 >>>详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