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中国主导全球联动:上海汽车的自主品牌竞争之路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11月17日 17时59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上海11月17日电(记者 陆文军)随着市场竞争压力加大,今年自主品牌汽车市场占有率骤降,上海汽车顶住压力,自主品牌占整体市场的比例不变,而在自主品牌市场中出现了提升。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长期位列中国第一的上汽集团,从2006年以来,自主品牌的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0%。

    “自主创新是上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灵魂。”上汽集团董事长胡茂元这样说。如今,上汽自主创新“起跑点”的临港工厂,已经具备了世界一流的汽车制造能力;荣威、MG已经成为国内中高端汽车消费市场中崛起中的强势品牌;而总投资达数十亿的上海汽车技术中心,更让人们看到了一张“中国主导、全球联动”创新技术的宏伟蓝图。

    立足高起点自主创新

    2006年,上海汽车在临港打桩建厂,这也是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最早的工厂之一。从2008年9月19日第一辆荣威550下线开始生产,上海汽车临港工厂在3年里共生产22.9万辆车、30万台发动机,并且基本一年投入一个新车型。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些新车型都是自主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如果说上汽最早的自主品牌产品荣威750,还是从英国成熟产品中脱胎出来的集成创新的话,550则是从内到外的原始创新,也标志着上汽自主创新产品真正‘立’起来了。”上海汽车乘用车公司总工程师、上海汽车技术中心副主任张觉慧说。

    走入临港工厂,一辆辆崭新的荣威汽车从流水线上缓缓滑出的场景,令参观者兴奋激动。临港工厂总共投资35.6亿元,规划面积达到120万平方米,目前第一期建成67万平方米,拥有一条全世界仅日本丰田和中国上汽拥有的生产线,包括了冲压、车身、油漆、总装四大工艺车间,目前的生产规模已达到每年22.5万辆。

    在临港基地,上汽还建立了完善的QCOS系统,102个品控环节及100%在线监控,并在制造管理、节能环保等方面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准。MG3、MG6、荣威550,以及预计在明年上市的BP31,都在临港制造基地生产。

    2007年,“上南合作”再次震动国内汽车行业。如今,上海汽车在临港、仪征、浦口三大基地的投资已经达到数十亿,建成了国内最先进的汽车制造基地,成为“中国制造”和“上海制造”的代表和“对外名片”。

    上汽自主品牌的研发生产也开始向海外延伸,随着自主创新的MG6轿车在英国下线,上海汽车创造了一个“英国设计、中国生产、英国组装”的崭新模式,实现两大全球公认的优势资源的创新结合。

    只能掌握核心竞争力,才有底气扔掉“拐杖”

    为打造强势自主品牌,上海汽车已经投入了230亿元,而“十二五”期间还将投入222亿元,总投入累计将达450亿元。

    胡茂元说:“上汽要想在世界舞台上具有竞争力,就必须通过自主创新,打造自主品牌,真正掌握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上汽的目标,无疑就是“创新打造具备核心竞争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中国汽车强势自主品牌”。拥有打造自主品牌的最好时机,拥有打造自主品牌的强大实力,拥有打造自主品牌的坚定信念。

    上海汽车的技术研发中心已经形成了“中国首创、上海主导、英国联动”的模式,研发团队中有300多位英国工程师。

    回顾上海汽车从“拜师学艺”到“自主创新”的艰辛路程,张觉慧坦承,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的本质区别,就是研发。自主研发,需要一个积累和摸索的过程,需要更多实验,更多反复;但是只有这样才能拥有“孵化器”,才能掌握核心技术。

    他举例说,荣威550投产之前,发现样车出现了发动机不明故障,急坏了研发团队,在近两个月时间内,几十个员工每天通宵,没日没夜找原因,从软件、电气到发动机本身,都反复检查,就是找不到原因,但最后发现问题就出在燃油蒸发罐的一个气孔堵塞的小问题上,大家如释重负。

    “自主创新,甘苦自知,跟合资厂比,仿佛缺少一根‘拐杖’,在最无助的时候,也没有人给你支招,只能硬着头皮攻克难关,但一旦突破后获得的成就感也是无与伦比的。”张觉慧说,“经过多年自主研发,我们已经完全有底气扔掉那根‘拐杖’了!”

    不走捷径,独辟蹊径

    一连串的规划折射出上汽的跨越式发展还在加速之中:2012年10月,上海汽车自主品牌的强混电动车产品可望面世,该车充满一次电可以从上海开到北京,百公里油耗2.5L,绝对达到世界水平;1.6升以上的大发动机的生产线,计划在2013年投放;至2013年上海汽车研发中心要投入44亿元;到2014年,上海汽车技术中心将成为全亚洲最大的整车开发中心;到2015年,上汽要建成完全独立的整车自主研发体系,成为国内第一……

    上汽乘用车公司业务规划与项目管理执行总监黄文华说,国内合资汽车企业的研发能力主要集中在车身研发,像底盘研发这样的关键技术基本没有,这些是跨国企业技术垄断的“黑匣子”。上汽坚持正向开发,从项目酝酿阶段开始,虽然研发速度可能比别人慢,但能自主掌握全过程,把自主品牌的研发做扎实。

    不走捷径,宁慢勿滥。目前世界上汽车行业开发新产品平均周期为36个月左右,而上汽至少需要45个月的周期,在产品开发启动之前还额外需要9个月,对平台、采用的构架和动力总成进行明确定义。

    自主品牌汽车除了技术、制造的创新以外,更重要的是懂得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在服务上进行创新。

    “国内汽车市场上,即使是知名的合资品牌,一般也只为消费者提供2年或6万公里的保修承诺,但上汽最早为消费者提供3年或8万公里的保障,”上汽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蒋峻说,上汽在国内率先推出全新的主动式服务产品“宅捷修”,未来修车可能像修家电一样,我们主动上门维修,省去了车主奔波的烦恼。

    目前汽车业中国的竞争就是世界汽车竞争的缩影,因为所有全球汽车巨头都已进入中国,筚路蓝缕、艰难跋涉的自主品牌汽车,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唯有靠自主创新,保持个性。“对上汽来说,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只有过程、没有终结;只有更强、没有最强。”胡茂元这样说。

 
 
 相关链接
· 万钢为中国(上海)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城市授牌
· 新闻分析:全球汽车业界聚焦第十四届上海车展
· 质检总局:上海汽车乘用车分公司召回名爵TF跑车
· 上海宾利召回部分进口雅致、雅骏、布鲁克林汽车
· 2010年上海世博会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营正式启动
· 上海公布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