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合肥12月16日电(杨正龙、吴鹏)在长江芜湖段,天门山下的江面平静如镜、波澜不兴,自古就是长江的黄金水道,被称为皖江。1988年,武警安徽总队芜湖支队船艇大队在这里组建。23年来,大队官兵忠于职守,护卫和谐,无私奉献,为皖江增添了许多绚丽的景色和美妙的传奇。
(一)
芜湖造船厂是一家有着数十载历史的国内知名企业,每年都收到来自海内外的大量订单。这个厂的造船钢材也遭到不法分子的觊觎。船艇大队自组建之日起,就把打击盗窃钢材行为视为义不容辞的任务。
一个春节前夕的深夜,江上冷风割面,正率领战士在江上执勤的巡逻艇艇长丁朝阳发现一艘货船停靠在距造船厂不远的岸边,有人搬着货物上上下下。
“有问题!”丁朝阳指挥巡逻艇慢慢向目标靠近。
不法分子见势不好,立即开足马力逆流而逃。丁朝阳一边向大队报告,一边指挥巡逻艇全力追赶。深夜的江面黑乎乎一片,翻起的浪花化成水滴扑打在官兵脸上冰冷生疼。官兵们全然不顾,凭借出色的驾驶技术追上了货船,并一点点地将它别到岸边,最终抓获了6名偷盗钢材的不法分子。
作为武警安徽总队唯一的水上执勤力量,船艇大队坚持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下从难、从严摔打部队,练就了官兵的钢筋铁骨,使官兵在执勤和处突行动中表现出过硬的素质,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
原大队长经广明堪称传奇人物。他身高1.82米,体格健壮,到船艇大队任职不久就带领官兵埋伏两天两夜,抓获了6名不法分子。一个大年初一的凌晨,大队接到芜湖造船厂警卫分队报告:有歹徒驾驶机船在码头作案。经广明立即率队驾艇冲了过去,经过几分钟的战斗,将6名歹徒擒获。一段时间,皖江出现盗沙现象,在安徽省公安厅统一部署的“皖江猎鲨”行动中,经广明带领大队官兵连续奋战72个小时,查货非法采沙船6艘,抓捕犯罪嫌疑人47名。
近年来,大队官兵先后成功处置突发事件15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30余名。经广明被表彰为全国严打整治先进个人,大队被武警部队表彰为抗洪抢险先进集体,两次荣立集体三等功。大队官兵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皖江守护神”。
(二)
多年来,大队在群众中倡导和谐新风,协助社区加强治安管理,帮助失足青年重新走向社会。他们选派业务骨干无偿为失足青年提供职业培训,组织失足青年学习船艇操作、机电修理。失足青年们学到了技术,但就业前景依旧暗淡,许多公司企业领导一听到他们以前有“案底”,立即摆手拒绝。
“何不去找老朋友谈谈?”大队教导员郭兵想到了和自己私交甚笃的造船厂副总经理王淼鑫。可是王淼鑫一听郭兵说起这个话题,立刻摇起了头。郭兵不放弃,一而再、再而三地做工作。
王淼鑫不解地问:“他们又不是你的亲戚,费这么大劲帮助他们值得吗?”
“他们比我的亲戚更需要关心。这些小伙子虽然犯过错,但有改过自新的强烈愿望。咱们应该去关爱他们,帮助他们走好人生路。”郭兵真诚地回答。
王淼鑫被感动了,答应招收两名失足青年,试用期两个月。这两名青年在官兵的鼓励下紧紧抓住机会,谦虚好学、努力工作,多次受到厂领导的表扬。试用期一过,厂子与他们签下了劳动合同。
(三)
对待不法之徒,官兵勇出重拳,捍卫法律的尊严;面对遇到困难的人民群众,官兵伸出援手,彰显人间大爱。
2010年8月,列兵高亮从《大江晚报》上看到一则报道:家住芜湖市三山区的大学生王磊因家境贫困无力支付学费,告别校园登上列车赴广州打工。高亮入伍前曾因家庭经济拮据而辍学,看到报道,他感同身受,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油然而生。他倡议开展助学活动,得到全大队官兵的积极响应。在大队官兵的资助下,王磊重返校园,并由于品学兼优,拿到了学校的一类奖学金。
大队官兵助人为乐由来已久,艇长刘西义是其中的一位。刘西义的父母在淮北,妻子在扬州,都没有正式工作,家庭生活压力大,但在这种情况下,他还一直资助着父母早逝的女孩王璐璐。为了资助王璐璐上学,刘西义戒了烟,对所有开支都精打细算。他爱好画画,可为了省钱舍不得买画纸,画瘾难耐的时候就来到江边用树枝在沙滩上画画。王璐璐考上重点高中,要交4000元费用。刘西义在最短时间内凑齐了钱,使王璐璐按时走进了校园。
大队官兵的助民行动自觉而经常。节假日,他们来到鸠江区湾里敬老院为老人们打扫卫生、洗衣做饭、表演节目;与驻地附近村庄的留守儿童建立“1+1”帮扶对子,帮助这些孩子健康成长。近年来,大队官兵向春蕾计划、希望工程和下岗困难群众捐款累计20余万元、捐衣500余件,帮助10多名贫困大学生完成了学业,受到驻地党委政府的高度评价。2010年,大队被芜湖市表彰为拥政爱民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