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宁1月17日电(记者 何伟)自国家异地扶贫搬迁政策实施以来,青海已有10万余名农牧民告别干旱高寒农牧区,“十二五”期间,这一政策将再惠泽10万各族贫困群众。
青海省扶贫开发局局长罗松达哇介绍,近年来,在中央的支持下,青海省积极实施异地扶贫搬迁工程,以有效解决贫困群众的脱贫与发展问题。2000年至2010年共投入8.8亿元,实施项目160个,搬迁安置2.2万户、10.3万人。
在新房里擦拭着购置的红木家具,青海省湟源县丹噶尔新村47岁的藏族村民龙海祥脸上挂满了喜悦。
过去多年,龙海祥一家四口一直生活在环境恶劣、经济贫困的小山沟里,挤住着破旧的土坯房,种庄稼完全靠天吃饭,经常入不敷出,生计艰难。“多亏了异地扶贫搬迁政策,才有了我们如今的新生活。”龙海祥说,实施搬迁后,他们住进了一百多平方米的平房,夫妻两人在县城附近建筑工地上打工,一年至少收入两三万元,是搬迁前的3倍左右。
湟源县县长胡良云说,全县浅脑山区4乡6村320户农民,按照土地、生产和生活“三集中”的要求,在县城附近丹噶尔新村盖起平房和楼房,并扶持搞起“农家乐”、智能温室、皮绣制作和昆仑玉加工等产业,基本形成了集生产、生活、休闲为一体的新农村雏形。
罗松达哇告诉记者,按照《青海省“十二五”异地扶贫搬迁规划》,这个省 “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23亿元,完成322个村(社)、2.36万户、10万余人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