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决定》解读:怎样落实和完善文化经济政策?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2年01月21日 09时45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月21日电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经济政策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是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是调控文化市场和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方向的重要杠杆。《决定》总结这些年制定和实施文化经济政策的成功实践,充分考虑文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充分考虑我国国情和现实可能,提出一系列针对性操作性很强的政策措施。切实落实和不断完善这些文化经济政策,对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将发挥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国家对文化的投入和管理方式发生深刻变化。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中首次提出,“要继续积极稳妥地进行各类文化管理体制的改革,认真研究制定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的经济政策,对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给予必要物质支持。”1991年国务院批转文化部《关于文化事业若干经济政策意见的报告》,提出各级政府要逐年增加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文化经济政策。1996年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完善文化经济政策的若干规定》,强调“进一步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在加大各级财政对文化事业投入力度的同时,拓宽文化事业资金投入渠道,逐步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筹资机制和多渠道投入体制。”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完善,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随着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文化经济政策的作用更加突出。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规定》和《文化体制改革中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规定》,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文化经济政策,切实保证了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各项决策的顺利实施,推动了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振兴发展。按照《决定》要求,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文化经济政策,要着力做好4个方面工作。

    第一,加大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完善投入方式,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行。突出农村基层这个重点,保证一定数量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用于乡镇和村的文化建设,文化领域新增加的财政投入应主要用于农村。提高各级彩票公益金用于文化事业比重,用好彩票分成,更好地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

    第二,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支持社会组织、机构、个人捐赠和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引导文化非营利机构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把社区文化中心建设纳入城乡规划和设计,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1%用于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通过国家批准成立的非营利性的公益组织或国家机关对宣传文化事业的公益性捐赠,纳税人缴纳企业所得税或个人所得税时,在一定比例以内的部分可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扣除。

    第三,加强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用地等方面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对文化内容创意生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经营实行税收优惠。继续对宣传文化单位实行增值税优惠政策,对电影发行单位实行营业税优惠。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支持文化企业发行企业债和上市融资。通过财政贷款贴息或利用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等方式,对文化企业国际市场开拓活动给予支持。

    第四,用好和扩大有关文化基金和专项资金。对中央已经要求设立的,如国家文化发展基金、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等,要抓紧设立;对目前运转良好、支持文化改革发展作用明显的,如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出版基金和各级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要扩大规模;根据形势发展和工作需要,设立专项艺术基金,支持收藏和推介优秀文化作品。同时,借鉴成熟资本市场的运作方式,发起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建立多渠道的社会投入机制,更好地扶持文化产业发展。

 
 
 相关链接
· 《决定》解读:为何完善"四管"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 《决定》解读:如何深化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 《决定》解读:要发展现代流通组织和流通形式?
· 《决定》解读:促文化产品和要素在全国合理流动
· 《决定》解读: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运行机制
· 《决定》解读:如何健全文化技术创新体系?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