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广州举办垃圾处理开放日 各界亲历“垃圾围城”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2年05月14日 21时39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广州5月14日电(记者陈冀)从不堪重负的垃圾填埋场到垃圾循环利用的生态园,从千余垃圾车进场排长龙到小区有效实施分类垃圾,14日,广州市政府职能部门、专家学者、知名人士、网友、媒体一起与垃圾进行了有趣的一日游,从垃圾源头分类、中转收运到终端处理,亲历了“垃圾围城”的紧迫与突围。

    14日,广州市城管委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即组织社会各界人士齐聚参观垃圾设施处理开放日。首次开放日共组织了80名社会各界代表参加。

    据广州市城管委主任李廷贵指出,垃圾处理开放日活动旨在让社会各界更客观、更直观的了解垃圾处理现状,从而更充分、更深刻地认识我们所面临的“垃圾围城”困局,以更务实、更理智的态度共同面对,共商决策,共破难题。

    在广州市番禺区火烧岗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堆积如山的垃圾让参观者们掩鼻而逃的同时也顿感心情沉重。建于1989年的番禺火烧岗,日处理1800吨垃圾大大超过了它的运行负荷能力。据现场管理人员李伟强介绍:“20年前用作垃圾填埋场时,这里还是一个深潭,现在却像盖高楼一样,垃圾填埋的高度早已超过了周围的山头,填埋量已大大超出原来的设计填埋能力,不堪重负。”

    这种“垃圾围城”的窘迫,即使是在屡获殊荣的广州市最大的垃圾终处理地——兴丰垃圾填埋场也让人难以感到轻松。记者在现场看到,千余垃圾车进场排长龙,每日8千吨垃圾要等着进场处理……

    而在广州市黄埔区大田山生态循环园,参观团似乎看到了“垃圾围城”的突围之路。在大田山生态循环园,有漫山遍野的绿油油的生态蔬菜,还有无公害养殖的猪、鸭、鹅、大鸵鸟和孔雀在园内自由欢快成长。

    据城管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是全国首座为垃圾出路而设计的生态循环园。该园可把占垃圾总量50%的厨余垃圾和果蔬垃圾等有机垃圾进行好氧堆肥处理,形成肥料后供植物作有机肥使用,或将餐厨垃圾进行厌氧发酵,产生沼气作为燃料或发电利用,沼渣形成肥料,沼液作为液态肥。用有机肥进行无公害有机蔬菜种植,再供应饭堂和家庭使用,重新进入人类的生活,逐步形成一条可循环的有机生态链。

    许多网友和市民参观后感慨万千。市民余洋说:“垃圾围城危机,人人有责,我们每个人只有做好垃圾分类,把可回收物分拣出来资源再利用,才能为我们共同生活的地球尽一份微薄之力。”

    据悉,近日,广州市市长陈建华还将亲自召集参加设施开放日的媒体、专家学者、知名人士及网民代表召开垃圾处理座谈会,共商“垃圾围城”突围之路。

 
 
 相关链接
· 广东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
· 广州搭建信用平台 500酒楼挂牌食品安全示范单位
· 广州白云机场13日因强雷雨导致航班大面积延误
· “广东澳门周”在广州开幕 崔世安率代表团参加
· 广州创新“只征不转”征地模式保护城市“绿肺”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