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蛟龙”号取回的海底生物样品(6月22日摄)。6月22日,“蛟龙”号完成7000米级海试第三次下潜试验,安全返回母船。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6963米,并获得了一个生物样品。新华社记者 罗沙 摄
新华社快讯:“蛟龙”号载人潜水器22日完成7000米级海试第三次下潜试验,并安全返回。这次试验最大下潜深度达到6963米,并获得了一个生物样品。

"蛟龙"号海试团队努力排除下潜试验中出现的故障
新华社“向阳红09”船6月16日电(记者 罗沙)记者16日从“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团队现场指挥部获悉,海试团队已经查明“蛟龙”号15日第一次下潜试验中出现的所有四个故障点并正在进行排除。
“蛟龙”号15日进行7000米级海试第一次下潜试验,完成了全部预定试验任务,最大下潜深度达到6671米,创造了我国载人深潜新纪录。 >>>详细内容
“蛟龙”号的家——解密“蛟龙”号水面支持系统
新华社北京6月14日电(记者罗沙) 提起“蛟龙”号,大部分人脑中浮现的是那个圆头圆脑的“小胖子”。在水下,它是深潜活动的“主角”,而出水后这个“小胖子”就要以完备的水面支持系统为依托。
水面支持系统,这个名字或许听起来不那么朗朗上口,但它是“蛟龙”号实现其功能的依托。载人潜水器是深潜活动的水下承担者,水面支持系统则是水上承担者。“蛟龙”号水面支持系统包括“向阳红09”试验母船,安装在母船上的布放回收系统以及其他各种加装的辅助设备。 >>>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