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宁8月1日电(记者吴光于)记者从铁道部运输局获悉,通过多年来国家在青藏高原实施的生态治理措施,从始建之初就受到风沙侵扰的青藏铁路已经安全运营6年,沿线沙害得到有效控制。
青藏铁路全长1956公里,东起青海西宁,西至西藏拉萨,其中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于1984年建成,2001年6月动工的格尔木至拉萨段是二期工程。
在青藏线从事了23年治沙工作的青藏铁路公司公务部高级工程师王进昌介绍说,1990年之前,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沙害频发,年均影响中断行车达161次,经过多年治理,西格段防沙设施内植被得到恢复,沙害基本消失。
近日,记者在随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和铁道部专家组沿青藏铁路调研时看到,密布在风沙路段铁路两旁的防沙格用材多样,有的用石块垒起,有的用PE网围成,在柴达木盆地,还利用了当地坚硬的盐块。
2006年,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开通。青藏铁路公司副总经理孙永宁表示,铁路在设计、建设、维护中充分考虑了高原的各项自然因素,根据气候学家预测,并吸取了其他高纬度国家的类似经验与教训,加强了冻土保护措施,对沙害防治工作也做了充分准备。
统计数据显示,青藏铁路经过的风沙地段总计达443公里,沙害面积约880平方公里,严重沙害地段103公里,主要分布在格拉段的沱沱河、五道梁、秀水河、红梁河及措那湖等地。
孙永宁说,近4年来,青藏铁路公司共筹集资金近6000万元对沙害严重地段进行治理,收效显著。2007年至2009年间,格拉段每年累积清沙达11万多立方米。
鉴于目前青藏铁路的防沙、治沙工作基本是在铁路沿线采取临时、应急措施为主,专家纷纷建议采取更多措施从源头治理。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累计投资3亿多元,完成防沙治沙面积约24万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