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我国首次在北极布放长期自动气象观测系统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2年09月06日 21时52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雪龙”船9月6日电(记者璩静)第五次北极科考队日前在北纬87度39分、东经123度37分的北冰洋浮冰区首次成功布放了极地长期自动气象观测系统。记者6日获悉,目前该观测系统所采集各项数据信息已被实时传回国内,整个系统运行一切正常。

    据介绍,这套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制的自动气象观测系统由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和供电系统等3部分组成,主要探测要素包括在2米和4米的高度配置的风、温、湿传感器各2个,以及在2米高度安装的总辐射、反射辐射、大气长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传感器共计4个。此外,观测系统还在冰面及冰下配有3个冰温传感器和1个冰面大气压力传感器。

    第五次北极科考队队员、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彭浩介绍,自动气象观测系统在北冰洋洋流作用下随所布放的冰块漂移可实现长期连续观测,每小时采集一组数据,通过卫星实时传回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信息中心,整个系统由大容量低温蓄电池供电,设计工作时间为2年。

    专家认为,在我国历次北极科考中,科学家往往只能通过冰站作业获取8至10天的冰面气象观测数据。随着此次长期自动气象观测系统的布放,我国科学家有望获得在较长时间、更广空间内海冰气相互作用、辐射平衡、水汽、能量输送及交换的实测数据,为研究北极浮冰区大气边界层的物理特征参数,提高气候模式对极区的气候模拟能力,合理评估海冰面积急剧减少、厚度变薄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及其对我国气候产生的影响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

 
 
 相关链接
· 中国第五次北极科考队开展冰站作业
· 中国第五次北极科考队在高纬冰区施放低空探空仪
· “雪龙”号科考船进入北极高纬航线穿越北冰洋
· 中国科学家在北极高纬地区发现新型污染物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