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十七大以来教育行风建设成果综述:不断提升满意度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2年10月22日 16时29分   来源:新华社

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党的十七大以来教育行风建设成果综述

    新华社北京10月22日电(吴晶、许懿方)风清气正,阳光透明,这是人民群众对教育行风的殷切期待。

    党的十七大以来,全国教育系统始终坚持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己任,紧紧围绕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时代主题,加强顶层设计,健全体制机制,深化专项治理,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通过推进阳光治校,规范办学行为,加强长效机制建设,教育行风建设成效显著,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标本兼治:用科学路径推进教育公平

    信访,是人民群众反映关切问题的重要渠道。2011年,国家信访局受理反映教育乱收费问题的信访件同比下降37%,全国1188个县(市、区)实现了教育收费问题零投诉,占总数的41%。

    成绩,源于一系列环环相扣的改革措施。

    针对备受诟病的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问题,要求各地坚持就近入学原则,跨区域招生比例限定在10%以内;明确取消“占坑班”、推优生、特长生,30%以上的优质高中实行平均分配中考名额制度;取消与入学挂钩的捐资助学费和赞助费等变相择校费;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和行政问责制度。

    同时,根据国务院部署,教育部与各省区市签订备忘录,确定各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探索从源头上治理择校问题的途径。

    挑战与困难依然很多,需要选取科学路径,探索标本兼治。

    针对教辅市场良莠不齐、价格虚高、缺乏规范等问题,各级教育部门严把出版资质关、推荐评议关、价格关和选用关;针对幼儿园收费虚高的现象,教育部一方面呼吁各级财政加大投入,逐步建立学前教育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加强收费监管,加大公示力度;针对改制校假清理、走过场的问题,实行“一校一方案”和挂牌督办,开展复核检查……

    教育部行风建设工作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说,我们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部署的425个教育改革试点项目以及校舍安全工程、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项目、国家奖助学金政策等实施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和效能评估,及时纠正了政策措施落实过程中存在的不正之风和违规问题。

    阳光治校:以长效监督确保科学发展

    在30所直属高校试点建立“网上竞价”采购管理系统和进口仪器设备、图书采购联盟;对75所直属高校工程建设工作及500万元以上的工程项目进行量化考核……这是近年来,针对教育建设和采购领域的腐败易发多发态势,推进的阳光治校工程。

    统计显示,2003至2010年间,图书教材和设备采购领域违纪违法案件在教育系统案件中发案率居首位,占27.3%。

    改革的力度、速度前所未有,必须构建长效监督,确保科学发展。

    针对学术不端行为,教育部出台系列文件,严肃查处了一批教师的学术造假案件,同时加强学术诚信教育,深入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针对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开展《廉政准则》培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和事业观;针对重点部位和关键岗位的工作人员,开展廉洁从业教育和法纪培训,强化廉洁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近年来,在广大教师中间,廉洁执教教育产生广泛影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和“每月一星”学习宣传等活动掀起师德建设高潮;在广大学生中间,廉洁修身教育润物无声,廉政文化进校园、进教材行动营造更加积极健康的育人环境。

    教育部行风建设工作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说,教育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有大量复杂的课题需要去研究、破解。我们已建立百所高校反腐倡廉调研联盟,组织81个高校廉政研究机构,瞄准行风建设重大问题、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开展课题攻关。

    民主评议:以人民满意衡量工作成效

    2011年底,教育部委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遍布全国93个县(市、区)的14156名群众进行入户调查,随机对4847名群众进行网络调查,全面、客观地了解各地行风建设情况,听取群众对教育行风的意见建议。结果显示,人民群众对教育行风建设满意度达72.7%,其中,人民群众对教育行风建设工作满意度最高的是学校师德师风。

    这是我国首次借助第三方,开展行风建设评议。这是教育事业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采用的现代教育评估手段。

    改革与民意互动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教育行风建设的决心与信心更加坚定。

    “对影响公平、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依纪依法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教育部行风建设工作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说。

    行风建设常抓不懈,有力保障了教育系统连续20多年保持稳定,为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教育系统行风建设中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个别地区和领域的不正之风仍然突出,乱招生、乱办班、乱收费等问题屡禁不止、纠而复生。

    “问题产生根源复杂,既有利益驱动的因素,又有体制机制制度不完善的原因,必须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更加有力的举措继续扎实推进行风建设。”教育部行风建设工作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说。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人民满意为己任
——教育部有关司局负责人谈教育行风建设

    新华社北京10月21日电(吴晶、许懿方)择校乱收费、教辅管理散滥、经费监管不力、学术不端频现……这些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一直是教育系统行风建设的重点。

    教育部行风建设工作小组办公室负责人21日在接受本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党的十七大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坚持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己任,加强顶层设计,健全体制机制,深化专项治理,取得较好成效。 >>>详细阅读

教育部召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教育行风建设座谈会

    9月14日,教育部召开“加强教育系统行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专题座谈会,邀请来自社会各界的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加强教育行风建设认真听取代表、委员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做好建议、提案办理工作。教育部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王立英主持会议并讲话。

    与会代表、委员对教育部召开专题座谈会,加强与代表、委员的沟通交流给予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了教育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教育行风专项治理所取得的显著成效。代表、委员们围绕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教育行风建设突出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建议在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上,加强择校乱收费问题的治理;加强对教辅材料评议推荐、自愿选购等环节的监管,克服人情、关系等不正之风的干扰和地方保护主义影响,确保学生用上质优价廉的教辅材料;坚决治理有偿补课,在加强师德教育基础上,出台禁止性措施,管住公办教师到社会机构任职行为,同时加强监督检查,防止出现“课堂内容课外补”现象,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社会机构举办的补习班的清理、规范;加强大学精神培育,深化高校学风建设,严惩学术不端,强化科研经费管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评价机制;进一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工作,加强学校食堂建设,积极解决食堂工作人员配备及待遇问题,逐步扩大实施范围,力争让所有国家级贫困县的适龄儿童都能受益等。 >>>详细阅读

 
 
 相关链接
· 教育部召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教育行风建设座谈会
· 宁夏2012年将把规范教育收费作为行风建设重点
·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教育督导条例》答记者问
·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撰文:中国教育巨变的重要启示
· 两部门公布第二批全国中小学质量教育基地名单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