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11月12日电(记者 李亚楠)12日,黄河小浪底水库水位首次蓄至270米,这标志着小浪底水利枢纽将迎来最后一个分级蓄水阶段的检验,向全面达到设计功能,并最大限度发挥好综合效益又迈出了重要一步,小浪底工程作为黄河下游“生态枢纽”的功能将日益突出。
黄河小浪底工程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北40公里处的黄河干流上,水库最高运用水位275米,设计总库容126.5亿立方米,1999年10月下闸蓄水,被中外水利专家称为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工程之一。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以占全国河川径流2%的有限水资源,担负着全国12%的人口、17%的耕地和沿黄50多座大中型城市的供水任务。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黄河饱受断流之痛、淤积之痛。
随着黄河陷入“生存险境”,中国的治黄理念由“控制洪水”转变为“维持河流健康生命”,小浪底工程的投入使用,成为这一“生态治黄”理念得以实现的关键所在。
坐落在晋陕峡谷出口处的小浪底水库,就像一个大“水盆”,既可以拦蓄上游洪水,使黄河下游防洪标准由60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又可以利用水库蓄水人工制造洪峰,减轻水库淤积,冲刷下游河道。
2003年,黄河发生历史罕见的秋汛,黄河防总启用小浪底水库拦蓄十多场洪水,避免了黄河下游出现大面积漫滩灾害,同时,使近百亿立方米的洪水变成水资源存入水库。
小浪底水利枢纽投入运营以来,黄河连续13年不断流,先后完成7次引黄济津、12次引黄济青、5次引黄济淀等跨流域应急调水任务;还实现了黄河下游连续13年安全度汛,基本解除了黄河下游凌汛威胁;有效改善了小浪底库区和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

山西小浪底引黄工程开工 将改善60万亩灌溉面积
新华社太原7月26日电(记者 晏国政)“十二五”期间山西省向黄河“借水”的又一项水利工程小浪底引黄工程25日正式开工。工程建成后,可有效解决涑水河长达20年之久的断流问题,恢复和改善60多万亩灌溉面积。
山西是我国水资源短缺程度最严重的省份之一。特别是该省毗邻黄河,国务院分配其年可引用黄河水量43亿立方米,但目前该省只用了10亿立方米左右。为此,该省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实施“两纵十横、六河连通”的大水网工程,其中要通过工程建设提引黄河水24亿立方米。 >>>详细阅读
黄河调水调沙结束 小浪底出库泥沙超过7000万吨
新华社郑州7月11日电(记者 张兴军)记者从黄河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获悉,2012年黄河汛前调水调沙于日前结束。最新数据显示,自7月4日小浪底水库异重流排沙出库至7月9日结束,小浪底水库出库泥沙达7280万吨,最大出库含沙量0.398吨每立方米,排沙量及最大出库含沙量均为历次之最。 >>>详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