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一系列民生工程使四川民族地区群众得到实惠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2年11月15日 16时55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成都11月15日电(记者吴晓颖、党文伯)“藏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彝家新寨”、“9+3”免费职业教育……四川省近年来实施了一系列民生工程,使民族地区各族群众得到实惠,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改善。

    四川省2009年实施“藏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暨帐篷新生活行动”、“彝家新寨”等工程至今,已有10万户、50万名藏区牧民,14万户、63万名彝族同胞住上了新房,过上了现代化生活。牧民定居行动计划等不仅为牧民提供了各种生活便利,还改变了过去“靠天养畜”的粗放生产方式。

    记者走进阿坝县查理乡然木多村村民三木旦的家,见到屋内铺着干净整洁的藏式地板,沙发、电视、冰箱、吊灯等各种家具家电一应俱全。然而,两年前,三木旦和许多乡亲一样,还住在矮小、简陋的土坯房里。

    “原来的房子建在半山坡,没有路、没有水;冬天遇到大雪,有时还会压垮房子。现在,不仅通水、通电,附近还有学校、卫生所呢!”三木旦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我参加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政府补助了两万多元,政府贴息贷款3万元,再加上自家的两万多元,就住上了这样漂亮的房子。”

    2009年,四川省启动“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遴选了90所学校用于接收四川藏区学生开展免费职业教育。3年来,累计投入资金7亿多元,惠及近3万名藏族学生。“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不仅仅在藏区,还覆盖了凉山彝族地区和秦巴山革命老区28个县,让更多贫困家庭的孩子掌握一技之长,带动家庭脱贫致富。

    3年前,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边耳村藏族学生尼玛德吉中考落榜。因为家里贫穷,他既不想复读给家里增添负担,也不愿像父母一样放牧种地。一家人正发愁时,一项民生新政——“9+3”免费职业教育给他们带来了希望。

    包吃、包住、免费读书,每月还有补助……好政策点燃了尼玛德吉的求学梦。经过3年学习,尼玛德吉走出校门,成为成都一家4S店的汽车油漆工,每月工资4000多元。“如今,不仅生活不愁,每月还能给父母寄点钱呢!”尼玛德吉自豪地说。

    近年来,四川省相继出台“藏区卫生事业发展计划”“民族地区卫生发展十年行动计划”等扶持政策,民族地区卫生事业有了明显进步。以藏区为例,新农合参合率超过95%,乡镇卫生院实现了全覆盖,村卫生室覆盖率超过70%,6000余名大骨节病人正接受免费治疗。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老人更登甲10多岁时患上大骨节病,饱受病痛折磨,几近瘫痪。2008年,“阿坝州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启动后,更登甲住进了政府修建的集中供养点接受免费治疗。“医生不仅按时给我们送药,还给我们针灸、按摩,现在病情好多了。”更登甲说,“父母给了我第一次生命,党和政府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相关链接
· 四川广安:自主选择“菜单式”民生让百姓受益
· 四川45个民生及社会事业项目已完成投资522亿元
· 在危机考验中坚强崛起:来自四川地震灾区民生报告
· “三大民生工程”筑就四川藏区群众幸福路
· 四川财政2010年一般预算支出逾60%投入民生工程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