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太原12月18日电(记者 吕晓宇、梁晓飞)18日,山西省治超办向媒体公布消息,自2007年12月山西新一轮治超行动实施以来,全省公路超载率由13%下降到目前的0.2%以下,因超载形成的公路坏损基本绝迹,累计减少公路经济损失150亿元。
山西是全国重要的煤焦生产和运输大省,同时也是“西煤东运”的重要通道,每年通过山西公路运输的煤炭约4亿吨。受经济结构和利益驱动的双重影响,山西曾经是全国超限超载最严重的省份。
据统计,此轮治超行动开展前,山西因超载损毁公路2000公里,造成危桥827座。2007年5月至8月的三个月时间里,山西连续发生三起因超载造成的重大桥梁垮塌事故,一度成为全国媒体关注的热点。
山西省治超办主任崔国红介绍,从2007年12月起山西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无缝隙、拉网式”治超总行动,通过实施源头监管、责任倒查等综合措施,山西公路超限超载率大幅下降,交通事故明显减少,货运价格合理回升,公路设施得到有效保护,区域形象和政府公信力显著提升。
数据显示,与2007年相比,山西公路超载率由13%下降到目前的0.2%以下;高速公路货车平均行车速度从30公里/小时提高到60公里/小时以上;干线公路货车通行量由2.2万辆提高到4.6万辆。
崔国红说,在道路运输效率提高的同时,全省827座危桥全部得到治理,没有因超载新增一座危桥;交通事故平均每年减少1950起,死伤人数大幅降低;客车正点率达到90%以上,长时间大面积堵车现象基本消除。治超还使不合理的过低运价逐步“归位”,煤炭等九大类货物平均运输价格由2007年的0.93元提高到现在的1.24元,加上高速公路通行费实施优惠措施,运输市场“不超不赚钱”的局面得到了较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