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新华快评:莫让社会只知“罚”而不知“法”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2年12月22日 19时37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上海12月22日电(记者 罗争光)日前媒体调查发现,近年来我国公路罚款占到收费的近10%,一些地区为了多收罚款,竟然对超载车辆开出“月票”,一次性缴纳后出示“月票”便不再检查可畅行无阻。如此“创收式执法”大行其道,让人们再次认识到,推进依法行政、规范行政执法任重道远。
    显然,为了收钱而处罚超载,和为了收钱而处罚超速、整治黑车如出一辙。人们不禁要问:执法部门查处违法违规目的何在?常常听到职能部门说:罚款不是目的。然而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具体操作却又分明告诉大家:目的就是罚款。
    “创收式执法”,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但它所涉及的两个公众疑问,却始终没有得到有力的回应:一是这些不规范执法行为,到底有没有监管?由谁来监管?怎么监管?有没有一条老百姓能真正参与监督的渠道?因为没有约束,自然就无法阻止公权力的手“伸得过长”;二是巨额的行政罚款到底是如何处置的?有多少罚款真正用于改善公共设施、增进公共安全、反哺造福民生,又有多少罚款最终进入部门小金库乃至进了执法者的个人腰包?
    “创收式执法”之所以盛行,既有基层执法单位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的因素,也有上级部门本末倒置想尽办法搞“创收”的因素。如果职能部门手中握着鞭子、眼里望着票子,用所谓绩效考核的方式逼着基层部门“各显神通”去完成指标,最终的结果只有一个:让公信力无力,让公权力蒙羞。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推进依法行政,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创收式执法”,显然与这些要求背道而驰。如果继续任由这样的执法行为滋生蔓延,继续任由相关公权力无敬畏、无节制,只会让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只知“罚”而不知“法”。

 
 
 相关链接
· 新华快评:为了生命更加美好 让文明出行成为习惯
· 新华快评: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
· 新华快评:把民族团结大爱镌刻在雪域高原
· 新华快评:抗旱救灾要未雨绸缪 不能心存侥幸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