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我国首个个人信息保护国家标准将于2月1日起实施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3年01月21日 15时24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月21日电(记者 张辛欣)我国首个个人信息保护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将于2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最显著的特点是规定个人敏感信息在收集和利用之前,必须首先获得个人信息主体明确授权。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安全协调司副司长欧阳武在21日举行的个人信息保护国家标准宣讲会上说,这项标准是由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组织,中国软件评测中心牵头,联合多家单位制定。该标准是我国首个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国家标准,于去年11月发布。

    这项标准明确要求,处理个人信息应有特定、明确和合理的目的,并在个人信息主体知情的情况下获得个人信息主体的同意,在达成个人信息使用目的之后删除个人信息。

    其中,标准最显著的特点是将个人信息分为个人一般信息和个人敏感信息,并提出默许同意和明示同意的概念。对于个人一般信息的处理可以建立在默许同意的基础上,只要个人信息主体没有明确表示反对,便可收集和利用。对于个人敏感信息,则需要建立在明示同意的基础上,在收集和利用之前,必须首先获得个人信息主体明确的授权。

    这项标准还提出了处理个人信息时应当遵循的八项基本原则,即目的明确、最少够用、公开告知、个人同意、质量保证、安全保障、诚信履行和责任明确。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副主任朱璇说,标准的出台意味着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工作正式进入“有标可依”阶段。中国软件评测中心还将牵头组建个人信息保护推进联盟,建立企业自律模式,弥补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组织机构的缺失。

 21省区市警方统一行动 打掉346个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团伙

    新华社北京1月18日电(记者邹伟、史竞男)公安部日前部署指挥北京、河北等21个省区市公安机关统一行动,严厉打击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截至目前,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152名,其中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的8名,非法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218名;打掉利用公民个人信息实施违法犯罪的团伙346个,破获各类刑事案件707起。

    据公安部有关负责人18日介绍,近年来,非法出售、提供和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犯罪迅速蔓延,不仅严重危害国家和公民信息安全,而且极易引发多种犯罪。不法分子借助互联网实时、快捷地交易个人信息数据,已构成覆盖全国的巨大信息交易犯罪网络。 >>>详细阅读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
(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为了保护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特作如下决定:

    一、国家保护能够识别公民个人身份和涉及公民个人隐私的电子信息。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公民个人电子信息,不得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公民个人电子信息。 >>>详细阅读

 
 
 相关链接
· 21省区市警方统一行动 打击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
· 河北立法治理贩卖个人信息和信息服务垄断等问题
· 公安机关公布3起用互联网非法获取贩卖个人信息案
· 河北省立法制止个人信息泄露 最高罚款50万元
· 沪侦破买卖个人信息案 涉及公民个人信息近2亿条
· 教育部郑重提醒高考考生加强个人信息安全防范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