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宜昌4月24日电(记者 刘紫凌、李思远)“今年4月份,秭归县委选派13名正科级干部兼任流动党支部第一书记,这几天‘第一书记’已到位。县里还承诺在经费、组织等方面给予支持,我们的‘腰杆’更坚挺了,能更好地为在外打工者服务。”22日,湖北省秭归县在浙江玉环的流动党支部书记王飞告诉记者。
秭归县是三峡库首第一县,人均耕地少,三分之一劳动力外出打工。打工者郑群峰说,在外就像“离家的孩子”,人生地不熟,每天忙于生计,各种权益很难有保障。
2008年6月,在家乡党委的支持下,几个秭归籍打工党员在浙江省玉环县同乡集中的地方建起第一个“流动党支部”,为在当地打工的秭归人义务服务,使他们有了一个“温暖的家”。
“每个人每年交35元,就可享受正常保险报销后的额外报销和误工、护理医疗补贴补助。”19日下午,当记者致电远在浙江玉环海岛上的王飞时,他正在为4000余名乡亲加入玉环县医疗互助的事情忙碌。
“‘医疗互助’是乡亲们抵御因病致穷、返穷的一道屏障,必须要尽快解决。”王飞说。
“过年回家,没有直达车,分散回去,来回倒车不说,得花四五百块钱,这对打工者来说,是笔不小的费用。‘流动党支部’出面组织包车,只用两三百块钱,就可以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到家门口。”秭归县梅家河乡的谭虔诚说。
24岁的小伙子张军星,因工伤导致左手骨折,赔偿问题工厂拖了7个月,最后求助于“流动党支部”。经党支部出面沟通协调后,工厂垫付了医疗费。待小伙子痊愈后,党支部带着他做了伤残鉴定。在事实面前,工厂一次性补偿4万元。
2010年,玉环的流动党支部联系秭归县政府人员到浙江,帮1600多人办理新农合参保手续,免除了村民来回奔波之苦。
4年多来,玉环的流动党支部共组织打工者返乡4次,为打工者节省交通费近67万元;参与调处、解决打工者劳资、交通事故及其他社会纠纷170余起;为打工者争取各类捐款25.9万元。
现在,秭归县在沿海各地的流动党支部已发展到13个,有200多个党员,惠及打工者4万多人。
“想外出的群众没了顾虑,‘流动党支部’激活了‘打工经济’。”秭归县委书记刘晓华告诉记者,2012年,全县8万多打工农民创收10亿多元,占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的31.8%。
“希望打工人员借外出机会学习技术,积累经验和资本,积极创业,带动家乡发展。县里选派正科级干部兼任流动党支部第一书记,就是为了进一步做好引导工作,更好地服务在外打工人员,推动‘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刘晓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