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4·20”芦山地震灾区过渡安置工作全面完成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3年07月01日 20时08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成都7月1日电(记者 李桥桥)“4·20”芦山7.0级强烈地震灾区群众过渡安置工作自4月底启动以来,历经两个月的奋战,目前已全面完成安置任务。据统计,截至6月30日,雅安全市共安置受灾群众21.2572万户、71.2378万人。

    “4·20”芦山地震发生后,雅安市所属芦山、宝兴、天全、雨城、荥经、名山等县(区)许多房屋受损严重,无法居住。为了妥善安置群众,雅安市积极整合协调公共建筑、保障房用于过渡安置。各县(区)将经过安全性鉴定和能继续使用的公共场所用房、建成或基本建成的保障性住房,首先用于受灾群众过渡安置;将经鉴定结构安全、基本建成的商品房,及时完善附属配套设施后,鼓励受灾群众通过先租后买或直接购买的方式安置,鼓励群众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自主安置。

    在农村,政府积极鼓励农民维修加固住房或自建房,技术人员进行全程跟踪服务,充分利用垮塌房屋木料和本地木材、竹材资源,乡镇免费提供铁丝、钉子等材料。

    为防止房屋租赁价格非理性上涨,出台房屋租赁价格临时干预政策,加强规范房屋租赁行为,严厉查处违法行为,维护房屋租赁市场秩序。国家统计局雅安调查队6月份调查显示,芦山、宝兴房屋租赁价格稳定,其他县(区)房租与震前基本持平。

    在积极推进过渡安置的同时,雅安市做深做细群众工作,有力地推动过渡安置工作的开展。积极试行基层民主议事制度,每个村(居)民小组组建一个议事小组,通过基层民主议事平台,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集体公众利益的事项纳入议事范围;村(居)民议事小组的议事会成员,对物资发放、房屋受损情况鉴定、选址重建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进行民主讨论协商。在芦山县,只要有临时集中安置点,就有群众工作组成员的身影。群众工作组在每个受灾严重的重点乡村深入细致地开展群众工作,建立了“民情走访台账、地质灾害巡查台账、救灾物资收发台账、安置点管理台账和综合数据台账”五套台账,做到民生信息心中有数,群众困难心中有数,矛盾纠纷心中有数。

    为打好过渡安置和灾后恢复重建的群众基础,四川省要求地震灾区实现“五个覆盖”,即干部与受灾户结对认亲,实现认亲联系群众的全覆盖;县、乡、村普遍建立共产党员服务队、共青团员服务队、科技人才服务队,实现服务和引导的全覆盖;一手抓法律援助服务,一手抓依法管理,实现依法管理的全覆盖;做到有访必接、有问必答、有难必帮,实现下访接访的全覆盖;明确在过渡安置和恢复重建的一线识别、检验和考察干部,大力推行民情日记和受灾群众灾情卡、干部工作实绩卡的“一记双卡”制度,实现考核激励惩处的全覆盖。

 
 
 相关链接
· 芦山县城镇居民过渡安置全面完成
· 四川加强芦山灾后重建建筑抗震设防等方面监管
· 四川省要求芦山灾区重建优先使用灾区劳动者
· 芦山启动农村灾后恢复重建 首位任务是农房重建
· 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
· 王勇在芦山灾区考察时强调做好灾区群众过渡安置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