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千名厦门市民顶烈日与“蛟龙”零距离接触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3年07月17日 18时40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向阳红09”船7月17日电(记者余晓洁 张旭东)17日是“蛟龙”号公众开放日。千名厦门市民顶着炎炎烈日,来到厦门国际邮轮码头与“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及其母船“向阳红09”亲密接触。

    “蛟龙”号是怎么实现下沉和上浮的?它可以在水中悬停么?潜航员在里面安全么?继去年下潜到7062米后,还会冲击更深的深度么?机械臂是怎么捉到深海生物的?怎么保存?声音和图像怎么从海底传到母船上?……

    登船伊始,参观者一边兴奋地与“蛟龙”号这个戴着橙红色“帽子”的小白胖合影,一边把“向阳红09”船船长陈存本团团围住,迫不及待地请教各种问题。

    “你们看甲板上那些堆放整齐、有编号的方形铁砣。可别小看这些‘笨重’的家伙,它们就是用来增重的压载铁。‘蛟龙’号下潜时,压载铁就挂在潜水器下腹部两侧的凹槽内。达到一定深度后,潜航员会适时抛掉一定数量的压载铁,实现潜水器的悬停或上浮。完成使命的压载铁则默默沉入深海,在海底见证中国载人深潜的足迹。”船长“来者不拒”,一一耐心作答。

    开放日正值暑期,不少中小学生一早赶来登船参观,他们边看边问边记边拍照。像潜航员叔叔阿姨那样“下五洋捉鳖”的“深海梦想”在孩子们心中升腾。

    目前,“蛟龙”号及其母船“向阳红09”船结束了首次实验性应用航次第一航段任务后正停靠厦门港,将进行人员调换、食品补给、船舶加油加水及机器校正。

    “19日,‘蛟龙’号将再度出征,执行首次实验性应用航次二、三航段的任务。分别在东北太平洋中国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和西北太平洋富钴结壳勘探申请区开展近底生物调查、地质取样、海底摄像和海底沉积物剂量反应试验等。”船长陈存本说。

 
 
 相关链接
· “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厦门受热捧
· 汪品先院士:“蛟龙”点亮中国人的“深海梦想”
·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南海试验性应用“三最”
· “蛟龙”号超额完成试验性应用南海航段任务
·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南海试验性应用最后一次下潜
· “蛟龙”号南海试验性应用最后一次下潜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