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完成百余日“远征” “蛟龙”号中秋节返回江阴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3年09月19日 15时11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向阳红09”船9月19日电(记者 余晓洁)母船“向阳红09”搭载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圆满完成历时百余日的长途科考后,于19日中秋佳节抵达江苏江阴苏南国际码头。

    ——“回家喽!”“中秋快乐!”

    ——“欢迎回家!”“过节好!”

    10点30分,“向阳红09”船徐徐靠泊,科考人员和接船人员挥臂高喊,互致节日问候。

    2013年试验性应用航次是“蛟龙”历时最长的一次“远征”。6月上旬起航至今,来自20多家单位的120多名科考队员在“向阳红09”船上送走端午,迎来金秋。2013年三分之一的时间里,他们在南海蛟龙冷泉区、蛟龙海山区,东北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和西北太平洋采薇海山、采杞海山区,开展了3个航段21个潜次的下潜作业和38个站位的常规调查。

    航次现场指挥部在验收会上向国家海洋局副局长王飞和中国大洋协会秘书长金建才等汇报了航次成果。

    现场总指挥刘峰表示,本航次全面验证了“蛟龙”号超短基线、长基线两套定位系统的性能;在南海观察到活的冷泉-贻贝生物群落和碳酸盐岩;验证了我国多金属结核合同区巨型底栖生物具有地理分布较广的特点;对深海洼地、海丘和基岩出露等不同地形特征的海底进行了结核覆盖率精细调查;发现了采薇海山东西两侧巨型底栖生物分布差异性;获得了大量的地质、生物样品和高清观察资料;进一步检验、完善了“蛟龙”号的作业能力;培养了业务化运行的专业人才队伍。

    本航次中,10名中国科学家乘“龙”下潜开展科学考察,从海底世界带回了珊瑚、海参、海葵等71种共390只生物、161枚结核、8块结壳、32块岩石和180公斤沉积物等样品,实现了“蛟龙”号从海试走向科学应用的跨越。

    2012年夏,“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下潜至7062米,标志着我国具备了载人到达全球99.8%以上的海底进行作业的能力。

    “冲击深度的海试和搭载科学家的应用性下潜非常不同。海试多选择平坦的海底,应用性下潜要根据科学需求,驾驶‘蛟龙’在各种复杂地形甚至悬崖峭壁间航行、爬坡和作业。科学家在身边,我们获取深海样品也更有针对性。”潜航员唐嘉陵说。

    “蛟龙”号将于明天回到它诞生的地方——中船重工702所,进行全面检修和维护。母船“向阳红09”预计23日回到青岛母港,全航程113天共计16505海里。

    图为“向阳红09”船破浪前行(8月2日摄)。2013年,“蛟龙”号从冲击大深度转入试验性应用航次,开始了服务科考和资源勘探的业务化探索之旅。按计划,“蛟龙”号在第二航段要预定下潜5次、机动下潜2次,下潜深度5200米左右。除首次下潜由潜航员测试潜水器性能外,其余潜次科学家均有机会参与。借助“蛟龙”,中国的大洋科考将彻底告别“取样基本靠拖网、人在水面干等”的粗放阶段。新华社记者 余晓洁 摄

海洋局局长刘赐贵视频连线慰问“蛟龙”号队员

    8月12日中午12时30分,国家海洋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赐贵,国家海洋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中国大洋协会理事长王飞通过视频连线,慰问了刚刚圆满完成“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中国大洋第31航次)第二航段第3次下潜任务的全体科考队员。

    在视频通话中,刘赐贵认真听取了现场指挥部总指挥、临时党委书记、第二航段首席科学家以及“向阳红09”船船长作的情况汇报,并代表国家海洋局党组向全体队员的辛勤工作表示亲切慰问。他指出,“蛟龙”号在第二航段中完成了3次下潜任务,整个过程安全顺利,科考收获巨大,科学家、“蛟龙”号驾驶团队以及媒体记者们等全体工作人员的工作值得肯定。现场指挥部和临时党委一定要继续关心船上人员的身心健康,进一步发挥船员们的积极性,不断努力,争取新的更大的成绩。 >>>详细阅读

“蛟龙”将勘探西北太平洋中国富钴结壳勘探区

    新华社“向阳红09”船9月2日电(记者 余晓洁)“蛟龙”号2013年试验性应用科考队2日抵达西北太平洋中国富钴结壳勘探区。航次现场指挥部决定,3日晨将开展第三航段的首次下潜。

    下潜主驾驶唐嘉陵说,首次下潜为工程下潜,主要任务是确认潜水器性能状态。3日下潜位置是采薇海山东北角,最大深度约4600米。预计海底作业5小时,航行距离约1.1海里,平均坡度约15度,希望采集水、底栖生物、富钴结壳和钴结核样品,同时会进行高清摄像。>>>详细阅读

“蛟龙”号:经受“四大考验”取得“三大发现”

    新华社“向阳红09”船8月17日电(记者 余晓洁)“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当地时间17日(北京时间18日)在东北太平洋进行了本航段最后一次下潜作业,完成了考察海底生物和采矿前景等任务。

    这次下潜是“蛟龙”号2013年试验性应用航次第二航段的第六次下潜,也是最后一次下潜,最大下潜深度5122米,位置在东北太平洋国际海底管理局环境特别受关注区西侧。 >>>详细阅读

 
 
 相关链接
·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圆满完成3航段21次下潜后凯旋
· “蛟龙”号圆满完成最后一潜 取得藤壶样品
· “蛟龙”2013科考完美收官
· "蛟龙"号2013年试验性应用航次科考任务圆满完成
· “蛟龙”号将在采杞海山进行2013年收官之潜
· “蛟龙”在采薇海山收获丰富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