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吉林省旱区种粮户尝到滴灌耕作的“甜头”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3年11月13日 10时41分   来源:新华社

“节水还省力,增产又增收”
——吉林旱区种粮户尝到滴灌耕作的“甜头”
 

    新华社长春11月13日电(记者林宏)“第一次用膜下滴灌技术种植玉米,今年每公顷的收成是1.9万斤,亩产比上一年提高了近50%,全年一共打了25万斤粮食。”吉林农民曹学军说,从5月份开种到9月下旬秋收,185亩地都是他一个人经管,“现在看来年初流转来的土地还是少了些,胆子再大一些的话,这会儿的收益会更可观。”

    曹学军家住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向海乡大房村。通榆县近十年年均有效降水值仅为253毫米,降水少、蒸发大是这一地区气候的最大特点。2011年县政府开始推广膜下滴灌耕作技术,至2013年滴灌项目区面积达60万亩,全县20%的耕地都纳入了抗旱节水农业示范区。

    在曹学军家的院里记者看到,满地晾晒的玉米棒附近堆有大量的黑色滴灌带。曹学军说:“这些是我花了五六天时间从地里收回来的,每米1角7分购入的带子,还能卖上6分钱的回收价,算上2000元的膜成本和每亩平均30元的滴灌投入,咱用一年的滴灌技术花费不到6000元。”

    据曹学军介绍,过去种地“铲两遍、趟两遍、人工追肥再两遍’,而如今用滴灌技术直接把水、肥送到种子根儿,省下了许多道麻烦事儿。平时将滴灌水压表读数保持在0.15个标准压左右,压力大了多开阀,地里所有的活儿只要一次加膜就能完成。生长期降水虽然少,但一点儿都没浪费,而且今年没碰上虫灾霜冻,玉米产量就上去了。

    “10月下旬有来收粮食的,0.96元/斤的收购价我没有脱手,家里不急着用钱,我想过段时间价格上去点儿再卖出去。”曹学军说,因为使用滴灌,亩产增加400斤,扣除租金等各种成本,今年纯收入能有10多万元。

    作为全国150个“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之一,通榆县目前已实现年节水6400万立方米。通榆县水利局局长王东秀介绍说,接下来要抓住国家实施“节水增粮行动”的有利契机,大力发展节水农业,进一步展开膜下滴灌技术的推广工作,力争到2015年实现全县150万亩膜下滴灌区建设和年节水1.7亿立方米两个目标。

    初尝滴灌耕作“甜头”的曹学军向记者表示,今年秋天购置的1.3万元玉米收割机很快就可以收回成本,玉米种子选用的长白6号和长岭369两个品种亩产效果十分理想。希望来年还能有个好光景,自己准备再多租几公顷土地,好让家里的收入更上一个台阶。

 
 
 相关链接
· 吉林省民政厅关于换发补发《烈士证明书》的公告
· 吉林省粮食总产量有望创历史新高迎“十连增”
· 吉林:“暖房子”工程让百姓享受温暖一冬
· 吉林省工商部门严查流通领域假冒伪劣商品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