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新华时评:“指标”若不合理 废除就是进步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3年11月14日 19时01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记者 李鹏、周畅)“破案率、发案率、退查率”,一批曾经作为地方公安机关“业绩招牌”的考评指标在河南、江西、浙江等地被正式废除,引起各方广泛关注。人们更关心的是:还有多少不合理、不科学的考评指标仍在我们身边大行其道?指标存废之间,又该树立怎样的准则?

以指标论英雄,以指标代管理,以指标为时尚,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仅在公安部门,上级对下级的考核指标就包括“刑事拘留数、发案数、破案率、退查率、批捕数、起诉数”等等。除此之外,各个部门、各个行业都概莫能外,GDP、升学率、交通罚款、死亡人数、税收增速,甚至连“精神病患者的查出率”都成了部门的考核指标。

不可否认,许多考核指标的出台有着善意的出发点,但由于一些指标的设定缺乏科学与合理等因素,在执行过程中走形、变样甚至异化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结果背道而驰,让下级部门和群众苦不堪言。多年来,一些地方冤假错案屡屡发生,河南郑州摊派精神病患者查出率等也见诸报端。这些事情中指标考核不仅没成为推进工作的“帮手”,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扭曲权力行为、危害群众利益的因素。

正确认识考核指标,需要有科学和理性的态度。一方面,设立考核指标要科学,指标制定者要从实际出发,深入调研,制定出可操作、有实效的考核体系;另一方面,要理性看待考核指标,任何对指标简单化、程式化的热衷只会与现实相悖,更不能简单的把考核指标与政绩画等号。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各级政府和部门要敢于向不合理、不科学的考核指标开刀,但同时也要防止一拥而上、以废为新、以废为美、以废为时尚的形式主义,陷入另一个极端。

考核指标不仅是一个数字,变动与存废之间,事关政府效能的提高、干部政绩观的树立和群众的切身利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种种指标考核进行一次梳理,对不合理、不科学的指标当废则废,这是推进治理能力“升级”的要求,也是广大群众的期待。

 
 
 相关链接
· 新华时评:高考改革,别只在技术层面“打转转”
· 新华时评:畏惧媒体镜头不如敬畏群众眼睛
· 新华时评:以坚定自信书写更多中国传奇
· 新华时评:坚定而执着地追寻新闻理想
· 新华时评:开放背后是自信与坦荡
· 新华时评:倾听奋进的足音 见证制度的力量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