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领导活动
 
温家宝总理就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40周年致电祝贺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8月08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8月8日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8日致电东盟主席国新加坡共和国总理李显龙,对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40周年表示祝贺。贺电全文如下:

    新加坡东盟主席国新加坡共和国总理李显龙阁下:

    值此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四十周年之际,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总理阁下并通过阁下向东盟各成员国政府和人民致以热烈的祝贺。

    四十年来,东盟努力促进成员国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积极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倡导和推动东亚地区合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展望未来,我们对团结、开放、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东盟充满信心,衷心祝愿东盟如期于2015年实现以经济、安全、社会与文化为三大支柱的“东盟共同体”,进一步造福于东盟各国人民。

    作为东盟的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中国将一如既往,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加强睦邻友好,深化区域合作,支持东盟一体化进程和在地区合作中的主导作用,与东盟共同努力,将双方的全面合作推向新水平,为建设和平的亚洲、共赢的亚洲、和谐的亚洲作出积极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      

    二00七年八月八日 于北京      

     最新|活动|出访|会议|论述|图片

 

光荣、梦想、挑战、机遇—东盟40年之回顾与展望

    古人云:“四十不惑”。8日,亚洲重要的地区性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迎来了自己40岁生日。对于东盟来说,这意味着一个成熟期的到来。

    从当初仅由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组成的东南亚联盟,到总面积450万平方公里、5.6亿人口、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美元的东盟,40年一路走来,光荣、梦想、挑战与机遇始终并存。

    7月31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前中)出席东盟与中日韩(10+3)外长会议。当日,东盟与中日韩(10+3)外长会议在马尼拉举行。 新华社记者 公磊 摄

杨洁篪外长在第14届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上的讲话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东盟地区论坛的一员,中国是亚太地区和平、发展、合作、繁荣的积极参与者和建设者。我们与各国加强友好合作,改善和发展了中日关系。我们在更广领域和更深层面参与地区一体化建设,促进亚洲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我们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推进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为实现朝鲜半岛的无核化和东北亚的持久和平不懈努力。我们热忱投身于东盟地区论坛的对话合作,与各国共同提升合作水平和效益。我们坚持对话协商,求同存异,和平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利益矛盾。面对亚太和世界的深刻变化,我们将一如既往,通过对话增进互信,通过互信促进合作,通过合作实现共赢。

互利、全面、务实、创新:专家建言中国东盟合作

    中国东盟问题研讨会7日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表示,未来中国东盟合作应向互利、全面、务实、创新四个方面进行努力。

    今年8月8日是东盟成立40周年纪念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东南亚及大洋洲研究室主任翟崑在会上表示,成立40年来,东盟已经成为继欧盟之后又一个成功的地区合作组织。近年来中国和东盟在政治和经济合作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双方合作已经成为东亚合作的新亮点。

背景资料:东盟及其发展历程

    新华社北京8月8日电 (新华社记者 王龙琴) 2007年8月8日是东盟成立40周年纪念日。40年来,东盟在促进成员国经济增长、推进一体化进程、提升整体实力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为本地区和平稳定、发展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东盟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的简称,其前身是由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3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1967年8月8日,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5国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即《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盟成立。

    东盟的宗旨和目标是本着平等与合作精神,共同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为建立一个繁荣、和平的东南亚国家共同体奠定基础,以促进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东盟成立之初只是一个保卫自己安全利益及与西方保持战略关系的联盟,其活动仅限于探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

    1976年2月,第一次东盟首脑会议在印尼巴厘岛举行,会议签署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以及强调东盟各国协调一致的《巴厘宣言》。此后,东盟各国加强了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的合作,并采取了切实可行的经济发展战略,推动经济迅速增长,逐步成为一个有一定影响的区域性组织。

    1984年至1999年,文莱、越南、缅甸、老挝和柬埔寨相继加入东盟,使这一组织涵盖整个东南亚地区,形成一个人口超过5亿、面积达450万平方公里的10国集团。

    40年来,东盟不仅在经济实力和影响力方面不断得到加强,而且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世纪90年代初,东盟率先发起区域合作进程,逐步形成了以东盟为中心的一系列区域合作机制。其中,东盟与中日韩(10+3)、东盟分别与中日韩(10+1)合作机制已经发展成为东亚合作的主要渠道。此外,东盟还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欧盟、韩国、中国、俄罗斯和印度10个国家形成对话伙伴关系。2003年,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发展到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国成为第一个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非东盟国家。

    根据2003年10月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第九届东盟首脑会议发表的《东盟协调一致第二宣言》(亦称《第二巴厘宣言》),东盟将于2020年建成东盟共同体。为实现这一目标,2004年11月举行的东盟首脑会议还通过了为期6年的《万象行动计划》,签署并发表了《东盟一体化建设重点领域框架协议》《东盟安全共同体行动计划》等。

    今年1月,在菲律宾宿务举行的第12届东盟首脑会议上,与会领导人签署了关于起草东盟宪章、加快东盟共同体建设等一系列宣言。

背景资料:中国-东盟关系发展历程

    新华社北京8月8日电(记者王龙琴) 东盟是中国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长期以来,中国和东盟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和拓展,在国际事务中一直相互支持、密切配合。

    1991年,中国与东盟开始正式对话。当年7月,中国外长钱其琛出席了第24届东盟外长会议开幕式,标志着中国开始成为东盟的磋商伙伴。

    随着政治交往的不断发展,中国1996年3月明确提出希望成为东盟全面对话国。中国的倡议得到东盟各国的积极响应。同年7月,东盟外长一致同意中国为东盟的全面对话伙伴国。中国首次出席了当月举行的东盟与对话伙伴国会议。

    1997年12月,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首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会议期间,中国与东盟领导人发表了《联合宣言》,确定了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中国与东盟关系进入一个新阶段。

    为进一步推进中国与东盟对话合作,2002年11月,在第六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双方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确定了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目标。

    2003年10月,第七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与东盟领导人签署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在这次会议上,中国正式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双方政治互信进一步增强。

    2004年,温家宝总理出席第八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提出了加强双方合作的十点新倡议。会议期间,双方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和《中国与东盟争端解决机制协议》,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入了实质性建设阶段。

    2005年12月,在第九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根据温家宝总理的倡议,会议决定在原五大重点合作领域基础上,将交通、能源、文化、旅游和公共卫生列为双方新的五大重点合作领域。此外,东盟宣布中国正式成为其东部增长区发展伙伴。

    随着互利合作的不断深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稳步推进。2005年7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货物贸易协议》开始实施,双方7000余种商品开始全面降税,贸易额持续增长。2006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达1608亿美元,同比增长23.4%。

    今年1月14日,中国与东盟在菲律宾宿务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议》。协议的签署为中国-东盟如期全面建成自贸区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相关链接
· 光荣、梦想、挑战、机遇—东盟40年之回顾与展望
· 互利、全面、务实、创新:专家建言中国东盟合作
· 刘建超就东盟成立40周年及中国——东盟关系答问
· 第14届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在马尼拉举行
· 东盟与中日韩外长会议在马尼拉举行
· 杨洁篪出席10+3外长会议和东亚峰会外长午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