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审议国务院关于加强金融宏观调控情况的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刑事审判工作维护司法公正情况的报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刑事审判法律监督工作维护司法公正情况的报告。吴邦国委员长出席会议。 新华社记者 李涛 摄
新华社快讯:26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国务院关于加强金融宏观调控情况的报告等。
周小川: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贷款增加3.5万亿元 同比多增1201亿元
新华社北京10月26日电(记者 周婷玉 邹声文)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26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关于加强金融宏观调控情况的报告时指出,今年前三季度贷款增加3.5万亿元,同比多增1201亿元。
周小川说,当前,货币信贷增长基本平稳。2008年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5.3%。通货膨胀形势有所好转。CPI同比涨幅已由2008年2月份8.7%的高点逐步回落至9月份的4.6%。
中国人民银行三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通货膨胀预期呈现减缓迹象。国民经济克服重特大自然灾害冲击和国际环境不利因素,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前三季度GDP增长9.9%,投资、消费、出口增长相对更加均衡,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所增强。居民收入、企业利润和财政收入持续增长。
他说:“总的来看,国民经济运行符合宏观调控预期的方向。”
周小川:未来通货膨胀形势有可能出现交替和反复
新华社北京10月26日电(记者 邹声文 周婷玉)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26日指出,当前,稳定物价工作面临着复杂的局面。当前经济中既存在可能引起物价上涨的成本推动因素,也有物价出现持续回落的可能。总体来看,未来通货膨胀形势有可能出现交替和反复。在政策把握上需要特别谨慎。
周小川当天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关于加强金融宏观调控情况的报告时说,当前通胀压力主要来源于成本推动因素。从国际看,受到次贷危机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经济体将政策重点从抑通胀转向保增长。在相对宽松的货币条件下,一旦市场信心有所恢复,国际商品价格就可能重拾涨势。而且随着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大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和要素价格出现趋势性上涨的可能仍然存在。从国内看,也存在较强的工资和成本上涨预期。9月份PPI涨幅仍达9.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高达22.9%,有进一步向消费物价传导的压力。
周小川同时指出,如果全球经济放缓,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显著回落,推动CPI和PPI上涨的外部力量也会趋弱。近期,纽约原油期价一路下跌。国际煤价最近一个月内下跌近25%。“这意味着,我国通胀形势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他说,2008年4月份以来,我国CPI逐步回落。9月份食品价格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环比下降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显示出当前物价有下行动力。
周小川:加强外汇管理 防范短期资本流动冲击我国金融体系
新华社北京10月26日电(记者 邹声文 王飞)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26日表示,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加强外汇管理,防范短期资本流动冲击我国金融体系。
受国务院委托,周小川当日上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了200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加强金融宏观调控的有关情况。
在谈到下一步金融宏观调控工作时,周小川提出,将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的监测管理,完善针对不同流出流入渠道的管理措施,防范投机资本大规模流动对经济造成大的冲击。加强对外投资的风险提示及监管,完善多元化、多层次的对外投资体系。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
周小川表示,要加强价格杠杆工具调控作用,推进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合理运用利率等价格型工具实施调控,稳定市场预期。加强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更多地发挥市场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弹性。积极推动外汇市场发展,丰富汇率风险管理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