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中国概况
 
科技事业发展状况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5年07月26日   来源:新华社、统计局、科技部网站

    四、蓬勃向上,科技事业迈向明天

    迈入新世纪,我国科技事业继续保持蓬勃发展的势头。2006年初,国务院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这是我国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对科学技术发展进行的第一次全面规划,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定的第一个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对未来15年我国的科技发展做出了总体部署。2006年的全国科技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发展战略,成为我国科技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为中国科技事业的未来指明了方向。

    (一)科技投入不断增加,科技队伍不断壮大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为确保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各项科技发展计划的顺利实施,我国对科技事业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强,科技经费投入大幅增长,科技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为各项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和大批科技成果的涌现创造了良好条件。

    1.科技经费投入快速增加

    近年来,国家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财政支出中对科技的投入逐年增加。2007年国家用于科学技术的财政支出为2113.5亿元,是1980年的32.7倍,年均增长达13.8%。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政府在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全社会加大对科技事业的投入。据初步统计,2008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达4570亿元,是1991年的32倍,年均增长22.6%;按全国人口计算的人均R&D支出为344元,是1991年的28倍;2008年R&D经费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1.52%,比1991年增加0.87个百分点,表明社会资源配置对于自主研发的倾斜逐年加大。从2006年的情况来看,我国的研发投入总量排在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之后,已是世界第六的研发投入大国。

    2.科技队伍不断壮大,人员素质不断提高

    党和政府一贯重视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科技人力资源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截至2008年底,国有企事业单位拥有工程技术人员、农业技术人员、科学研究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和教学人员等五类专业技术人员2310万人,是1978年的4.3倍,是新中国成立初期自然科学技术工作者人数的50多倍。同时,我国科技人力投入不断增加,科技研发人员的水平与素质不断提高,逐步形成了一支具有较大规模和较高水平的科技人才队伍。到2007年,全国从事科技活动人员达454.4万人,是1991年的2倍;据初步统计,2008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折合全时人员达194.8万人年,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161.4万人年,分别是1991年的2.9倍和3.4倍;科学家和工程师所占比重由1991年的70.3%提高到82.9%,增加了12.6个百分点。目前,我国研发人员总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二)创新体系建设取得进展,企业在科技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日益显现

    推进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不仅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2006年的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中特别指出现阶段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尤其要以建设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近年来,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进展顺利,尤其是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稳固,对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愈发明显。

    统计结果显示,在2007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的3710.2亿元中,各类企业支出达2681.9亿元,是2000年的5倍,占全社会R&D支出的72.3%,比2000年高12.3个百分点。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大中型工业企业支出2112.5亿元,是1995年的14.9倍,年均增长达25.3%,大中型工业企业R&D支出占全社会R&D支出的比重达56.9%,比1995年高出16.3个百分点。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与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之比)由1991年的0.49%上升到2007年的0.81%;2007年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40976亿元,是1991年的34.5倍;当年申请发明专利3.6万件,是2000年的13倍。

    以建立企业技术中心为主要形式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加强。至2008年,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已有57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4886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008年投入研发经费超过1000亿元,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达2.4万亿元,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用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府专项基金。该基金自1999年6月启动以来,共安排资助资金约90亿元,其中2008年安排14.6亿元。创新基金为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和发展的良好环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科技产出成绩斐然,重大成果振奋人心

    1.科技奖励凸现成就,重要成果层出不穷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与重视下,经过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努力,我国的科技事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据统计,从1981年到2008年,我国共累计取得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78.2万项;累计颁发国家自然科学奖87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3017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0353项;吴文俊、袁隆平、王选、黄昆、金怡濂、刘东生、王永志、吴孟超、叶笃正、李振声、闵恩泽、吴征镒、王忠诚、徐光宪等十四位科学家获得2000年开始评选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和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获得了国家奖励。这些重要成果的取得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

    2.各个领域硕果累累,重大成果影响深远

    近些年来,我国的科技实力大为增强,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尖端领域涌现出了一系列有着深远影响的重大成果。

    在航天科学领域,我国不仅掌握了卫星回收和一箭多星等技术,还迎来了几座新的里程碑: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系列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特别是“神舟”五号、“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实现了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突破;而“嫦娥”一号成功探月之旅则标志着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中国航天成功跨入深空探测的新领域。

    在信息技术领域,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量子信息领域避错码被国际公认为量子信息领域最令人激动的成果,纳米电子学超高密度信息存储研究获突破性进展,6000米自制水下机器人完成洋底调查任务,高性能计算机曙光5000A跻身世界超级计算机前十位,首款64位高性能通用CPU芯片问世,下一代互联网研究与产业化获得重大突破。

    在生物科学领域,解决了亿万人吃饭问题的杂交水稻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完成水稻基因图谱的绘制,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的1%基因绘制图,首个中国人基因组序列研究成果发表,首次定位和克隆了神经性高频耳聋基因、乳光牙本质Ⅱ型、汉孔角化症等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体细胞克隆羊、转基因试管牛以及重大疾病的基因测序和诊断治疗技术均取得突破性进展。

    此外,三峡工程成功完成,水库蓄水成功、永久船闸通航、首批发电机组全部投产,许多指标都突破了世界水利工程的记录;青藏铁路全线通车,成功解决冻土施工的世界性难题;秦山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成功建成并投入使用;首架自主研制的新支线飞机首飞成功;材料科学、工程技术科学、地球系统科学、新能源技术、原子能技术、高能物理等各个新老学科均涌现出了一批较有影响、意义深远的重大成果。

    3.专利事业取得长足进展,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明显改善

    专利情况是反映创新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指标。为保护知识产权,鼓励发明创造,促进技术交流,国家于1985年正式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专利法》实施二十多年来,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明显改善,科技人员知识产权意识普遍提高,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逐年增加。从1986年到2008年,我国国内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以16.9%和24.6%的年平均增长速度递增,至2008年底,我国专利部门已累计受理国内专利申请403万件,授予专利权214万件。其中2008年当年受理国内专利申请71.7万件,是1986年的31.1倍;其中技术含量较高的发明专利申请19.5万件,是1986年的25.7倍;发明专利所占比重为27.1%。2008年授予国内专利权35.2万件,其中发明专利4.7万件,是1986年的518倍;发明专利所占比重为13.2%,比1986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从国际比较来看,据世界各主要国家均为成员的《专利合作条约》(PCT国际专利申请)显示,2008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达6089件,排名从1997年的第22位跃升至世界第6位。

    4.论文数量与质量均有提高,国际地位得到提升

    近年来,随着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发表的论文数逐年增加,也迅速缩小了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2007年中文科技期刊刊登的科技论文达46.3万篇,是1990年的5.2倍。而据国际上几种较有影响的主要检索工具收录的最新数字显示,《科学论文索引(SCI)》2007年收录我国论文8.9万篇,是1987年的18.3倍,论文总量的世界排位从1987年的第24位跃升到2007年的第3位;《工程索引(EI)》2007年收录我国论文7.6万篇,是1987年的33.2倍,世界排名从第10位升至首位;《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ISTP)》2007年收录我国论文4.3万篇,是1987年的24.3倍,世界排名从第14位跃居第2位。从论文引用情况看,从2003年到2007年五年间《SCI》收录的我国科技论文中共有93.7万篇次被引用,是1996到2000年间累计量的5.3倍,表明我国科技论文不仅在数量上大幅增长,在质量和影响力上也有显著提高。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