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17日,全国防汛抗洪救灾电视电话会议在国务院小礼堂举行,中国政府网进行现场直播。
[李学举]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灾害造成大量农田被淹,大量村庄进水,大量民房倒损,部分群众收获的夏粮被淹,已经给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就救灾工作来讲,面临着灾民安置、灾民救济数量大,灾后救济和恢复重建资金压力大等困难,需要各级民政部门深入灾区一线、调查实情、反映真情,切实做好各项救灾工作,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今后一个时期,救灾工作总的要求是:坚持“一切为了灾民”,救灾工作要做到“三个准备”,即思想准备、物资准备和人力准备。应急救助要做到“五有”,即灾民有饭吃、有住处、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医。灾后救济要做到摸清“二个底数”,即灾民救济数和民房重建数。救灾工作要做到“三个及时”,即及时制定救济方案、及时落实救济资金、及时开展救助和重建,确保灾民的基本生活。
(一)切实增强防大汛、救大灾的意识。各级民政部门要贯彻“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认真贯彻“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生产自救”的救灾工作方针,牢固树立防大灾,防大汛,救大灾的意识,切实加强对救灾工作的领导,进一步落实救灾工作责任制。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认识,要认真做好思想准备,切实克服麻痹松懈思想,未雨绸缪。要认真做好物资准备,提前落实资金和物资等保障工作。要认真做好人力准备,及时派出救灾人员深入灾区一线,指导灾区开展救灾工作。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与沟通,充分履行民政部门的抗灾救灾综合协调职能,切实做到有序、高效应对各种自然灾害。
(二)切实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各级民政部门要把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要重点做好二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妥善安排好紧急转移群众的基本生活。灾区的各级民政部门,要以“五有”为目标,做实、做细、做好紧急转移安置群众的各项生活救助工作,兼顾做好其他因灾生活困难群众的救助工作,防止出现救助工作盲点,保障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二是要尽早安排灾后救济工作。灾区各级民政部门要围绕灾民温饱和安居,按照摸清“两个底数”,做到“三个及时”的要求,开展灾后救济工作。一要早动手,早规划,按照重建与防灾减灾相结合、重建与改善灾区群众生活相统一、重建与当地总体规划相衔接的原则,尽早开展恢复重建工作,尽快使倒房群众搬入新居。二要切实保障灾区群众的生活。对自救能力弱、生活有困难的灾民,要做好冬令春荒摸底救助工作,特别要高度关注旱灾给群众造成的生活困难,及时向政府汇报,积极商地方财政部门加大投入。民政部要商财政部进一步完善旱灾应急救助机制,尽快明确支持旱灾区的资金方案,确保旱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
(三)切实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工作。各级民政部门要根据灾情和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需要,及时组织部署开展救灾捐赠活动,为灾区群众献爱心。要动员灾区群众开展互助互济、邻里相帮活动,无灾帮有灾,轻灾帮重灾,共同克服灾害造成的临时困难。灾区各级政府要及时制定优惠政策,重点帮助灾区群众开展恢复生产自救和灾区倒损民房的恢复重建工作,确保灾区尽早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四)切实落实各项救灾工作制度。各地民政门要切实提高灾害应急响应能力,密切监测本地灾情发生情况,加强灾情发展趋势分析,及时与有关部门沟通,启动相关预案。要按照国务院和民政部的有关规定,及时报送灾情、灾区需求和救助工作等信息,要切实履行好灾情管理和信息发布的职责。灾区各地民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快资金和物资的拨付速度,切实管好、用好救灾资金,自觉接受有关部门和社会的监督,确保救灾资金管理使用不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