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同志们,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提高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水平,国务院决定从2007年4月开始,在全国开展第三次文物普查。为此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决定召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电视电话会议。 [2007-09-17 15:02:50] |
|
|
|
|
|
|
|
|
[孙家正]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动员和部署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国务委员、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组长陈至立同志出席会议,并将做重要讲话。在主会场参加会议的有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全部人员及其办公室人员、有关专家和各专业单位负责同志;在各省(区、市)、地(县、市)分会场参加会议的有地方各级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小组成员和有关单位领导。 [2007-09-17 15:05:37] |
|
|
|
|
|
|
|
|
[孙家正]今天会议议程有五项,先请国家文物局单霁翔局长做报告,然后请河南省、广州市及财政部有关同志发言,最后请陈至立同志讲话。下面我们请国务院第三次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常务组长、办公室主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同志做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的报告。 [2007-09-17 15:08:26] |
|
|
|
|
|
|
|
|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启动以来,在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推进文物普查,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现在我受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的委托,向会议作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报告。 [2007-09-17 15:09:44] |
|
|
|
|
|
|
|
|
[单霁翔]一、开展文物普查的背景和总体部署。我国曾先后组织过两次全国文物普查。经过20多年的发展,原有的普查成果越来越难以反映我国文物保存的实际状况。同时,我们对文化遗产保护认识的提高进一步扩大了文物保护的范畴,大规模城乡建设的展开更使开展文物普查,摸清文物资源成为当务之急。2005年底,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明确要求加强文物资源调查研究。2006年5月,陈至立国务委员在国家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明确指出要组织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随后又批示同意了《文化部关于拟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情况的报告》。2006年底,国家文物局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会议,听取了试点省市的经验介绍,在全国文物系统中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明确了集中力量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总体目标。 [2007-09-17 15:10:48] |
|
|
|
|
|
|
|
|
[单霁翔]2007年4月4日,《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印发,标志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正式启动。国务院通知明确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从2007年4月开始,到2011年12月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普查的范围是我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地上、地下、水下的不可移动文物。普查的内容以调查、登录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为重点,同时对已登记的近40万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复查。其中,第一阶段是从2007年4月至9月。主要任务是确定技术标准和规范,开展培训、试点工作。包括组建文物普查工作机构和队伍;动员部署开展文物普查;制定颁布文物普查实施方案和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开展全国和地方各级普查试点和人员培训;购置普查设备。 [2007-09-17 15:13:30] |
|
|
|
|
|
|
|
|
[单霁翔]第二阶段是从2007年10月至2009年12月。主要任务是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实地开展文物调查。各地组织由专业人员组成的普查队伍,全面展开田野调查;各级文物普查机构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指导普查工作;及时整理、录入、核查、审定和上报普查数据资料。第三阶段是从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主要任务是进行调查资料的整理、汇总、数据库建设和公布普查成果。各级文物普查机构对获取的普查数据和相关资料进行验收、整合、汇总,按规范要求形成普查工作的各项成果。包括建立全国不可移动文物编码系统、电子地图、信息管理系统;编制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档案、工作报告;公布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普查结果,将其中重要的不可移动文物确定为相应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并向社会公布。 [2007-09-17 15:14:13] |
|
|
|
|
|
|
|
|
[单霁翔]二、已开展的工作。国务院通知印发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国务院通知精神,全面推进文物普查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一)建立普查机构。国务院成立了以陈至立国务委员为组长,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家文物局。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先后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和落实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工作方案和技术标准制订、人员培训、经费保障、开展宣传等各项工作。各地也成立了文物普查机构。全国已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成立了由政府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的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各地都选调了业务过硬、年富力强的人员,组建文物普查工作队伍。 [2007-09-17 15:15:22] |
|
|
|
|
|
|
|
|
[单霁翔](二)制定颁布实施方案及相关标准规范。 7月26日,领导小组批准颁布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方案及相关标准规范》。实施方案和标准规范系统地总结了近年来开展的文物基础工作建设以及普查试点、培训工作的经验,广泛征求和吸收了各有关部门和各地文物部门的意见。国家文物局已将文物普查实施方案、标准规范和涉及的法律法规、文件资料汇编成文物普查手册公开出版。各地区也相继出台了当地文物普查工作的实施方案。 (三)联合下发文物普查文件。 民政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交通部、水利部、商务部、国家林业局、国家宗教事务局、国家测绘局等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别与国家文物局联合,向本系统和地方各级有关部门下发了关于开展文物普查的通知,明确了参与文物普查工作的具体措施和要求。 [2007-09-17 15:16:04] |
|
|
|
|
|
|
|
|
[单霁翔](四)落实文物普查经费。财政部和国家文物局颁布实施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专项经费使用管理办法》,按照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合理安排的原则,明确了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各自应承担的经费范围,规范了普查专项经费开支的范围。(五)积极开展普查试点。河南、内蒙古、宁波、广州等地文物部门率先组织了文物普查试点工作,根据本地区文物资源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普查工作方案,广泛动员各有关方面的力量,取得了可喜成果,并为全国普查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六)全面开展普查人员培训。5月16日至25日,国家文物局组织对各省级文物部门负责文物普查的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100多人进行了培训。各地文物普查机构结合试点工作,开展普查人员培训。对培训合格的学员,颁发国家文物局统一印制的普查员资格证书,实行持证上岗。目前已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普查人员的培训工作。 [2007-09-17 15:17:04] |
|
|
|
|
|
|
|
|
[单霁翔](七)建立文物普查信息管理系统。领导小组办公室已经委托有关单位根据普查标准规范的要求,开发了相关的文物普查软件和管理系统,以实现普查信息数据的录入、核查、保存和分析整理的全流程科学管理。(八)深入开展普查宣传工作。根据领导小组批准颁布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宣传工作方案》,各地区和有关部门正在抓紧落实相关工作,建立文物普查网站、专栏,组织新闻媒体大力开展对文物普查的宣传报道,深入宣传文物普查和文化遗产保护的知识、理念,广泛动员社会公众参与普查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总的看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进展顺利。但各地区文物普查工作的开展情况还很不平衡。个别地方至今仍未成立文物普查机构,普查培训、试点工作相对滞后,对下一阶段普查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2007-09-17 15:17:42] |
|
|
|
|
|
|
|
|
[单霁翔]三、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目前,文物普查第一阶段已接近尾声。从下个月起,文物普查将转入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对我国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全面的实地调查。这一阶段的工作最为繁重,也是决定普查质量和工作成败的关键。各地区、各部门都要按照国务院领导小组颁布的文物普查实施方案的统一部署和要求,高度重视,周密计划,精心实施,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推进文物普查工作: [2007-09-17 15:18:11]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