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1日14:30,中国气象局将举行11月份新闻发布会,回顾10月份的重大气象事件和展望未来天气气候,并将和广电总局联合发布《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工作》一文。
[预测减灾司司长 宋连春]新闻界朋友大家好,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过去的十月份天气气候特征,并对十一月份天气进行展望。
十月份全国平均气温比常年持续偏高,特别是青海平均气温达到1951年以来历史最高,浙江省历史同期次高值,降水量跟常年同期相比偏少,分布非常不均匀。比如宁夏平均降水是1951以来历史同期最大值。南方比较少,特别贵州是历史同期次小值。
另外,十月份两个台风在我们国家登陆,一个是“利奇马”一个是“罗莎”,应该说这两个台风在我们国家跟常年同期相比,应该是比常年登陆个数比常年偏多。
从气温来讲,十月份我们国家的平均气温10.6度,比常年偏高0.7度。气温分布也是不均匀,红色的部分是比常年偏高的,江南、江汉等偏高2度,另外青海南部、四川西北等这些地区偏高2到4度。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一到十月份,全国平均气温是12.1度,比常年偏高了1.3度,是1951年,也就是我们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最高值。大家知道去年全年平均气温是建国以来最高值,今年到目前为止平均气温又创新高。所以气候变暖在我们国家相应程度还是非常高的。
全国平均降水量看,比常年稍微偏少一点,但是分布非常不均匀,特别是南方地区,江汉、江淮、华南江南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所以有些地区发生干旱。西北大部分地区,特别是西北东部和华北大部分地区,比常年相比偏多1到2倍,甚至有的地区偏多2倍以上。
整个十月份,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有六个台风和热带风暴生成,生成个数比常年多,另外“利奇马”和“罗莎”在我们国家登陆,登陆的个数也比常年多。
概括起来讲,我们国家十月份有这么四件事情是主要的气象事件。第一是超强台风罗莎。10月7号在我们国家的浙闽交界处登陆,这个台风也是建国以来登陆我国最晚的台风,它有这些特点,第一个是最晚的台风;第二个特点是登陆以后强度减弱很慢;第三移动路径非常复杂。
两次在台湾登陆,然后又在海上打转,又到大陆登陆,与冷空气相结合以后使局部地区降雨强度非常大。杭州降水量超过191毫米,打破气象记录。带来的风力也比较大,总体上来说,累计降水量有些地区超过500毫米,应该说它在我们陆地上持续时间是比较长的。
杭州受“罗莎”的影响,主城区日降水量达到191.3毫米,这也是40多年来未遇的大暴雨。需要指出的是,超强台风“罗莎”总体上造成了灾情。但应该说是在我们各级政府领导之下,各个部门通力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下,死亡人员是比较少的,特别是受正面袭击的浙江省没有死一个人。
另外,在国庆黄金周强热带风暴“利奇马”在三亚登陆,我们也需要指出,“利奇马”虽然带来比较大的风和比较强的降雨,但是因为科学防御所以说,没有在我们国家造成人员伤亡,而这个台风在越南再次登陆,造成80多人死亡,可以看出我们国家防灾减灾的成效。
还有,我们北方出现罕见连阴雨天气,特别是西北中东部,包括西南地区东部等都出现历史上罕见连阴雨天气,连续降雨天气达到10到19天,这样的持续降水,应该说对水资源供给,对生态的建设恢复都是有好处的,同时对我们农业生产也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
跟常年同期相比,在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北、山东六省降水平均比常年偏多8.5天,整个过程降水量达到了68.49毫米,仅次于2003年,1951年以来历史第二高。
刚才说过我们连阴雨天气对农民生产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我们田间土壤过湿,对收获造成影响,另外对水果的产量品质受到一些影响,这是农业生产受影响的一些特点。
另外我们国家南方的江汉、江南、华南地区干旱发展迅速,整个十月份,湖北、江西、湖南等降水量不足10毫米,湖北、江南华南这些地区干旱开始发展,尤其是湖北,9月份以来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发生了50年来罕见秋旱。广西9月中旬也是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全区84个县发生不同程度的干旱。
第四个是10月26到27号,我们国家中东部出现了大范围大雾天气,据卫星遥感估计,大雾面积到42万平方公里,有些地区能见度不足100米,对交通运输带来严重的影响。特别是对我们航运、高速公路等等,都带来了影响。
十月份国外主要灾害性天气事件,有这么几件事情,一个是“利奇马”。刚才说了,热带风暴在我们国家登陆以后,再次在越南登陆,造成86人死亡,9人失踪。十月上中旬,海地持续暴雨,引发洪水泥石流等山地灾害,造成至少30人死亡。十月中旬,哥斯达黎加暴雨成灾,造成26人死亡。
第三件事我跟大家通报一下,我们为嫦娥一号发射所做的气象保障工作。气象部门为嫦娥一号发射和运行提供了大量产品,包括重大气象信息专报、空间天气的预警、预报等等这些产品。向发射场,向指挥部门,向政府部门提供保障信息。主要对发射场区天气进行长时间滚动预测,另外通过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栏目及时发布。包括在中国气象局网站和气象频道等一些媒体上,提供这样的气象预报信息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