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普查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谈地名普查的必要性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05-22 22:02 来源: 新华社
【字体: 打印本页

为何要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地名普查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刘保全谈地名普查必要性

    新华社北京5月22日电(记者 黄小希)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会会长刘保全22日表示,为满足社会需要,推进我国地名标准化建设和我国信息化建设,时隔30多年进行一次彻底、全面的地名普查十分必要。

    据介绍,1979年至1986年,我国进行了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定于2014年7月至2018年6月开展。

    刘保全在22日的民政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第一次地名普查共普查了550多万个地名,获得了丰富的地名信息档案,基本摸清了我国地名状况,特别是对普查的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解决了我国长期以来地名存在的混乱问题,初步实现了我国地名的标准化。

    “30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推进,我国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仅就城市数量来说,由356个增加到656个,城市建成区面积由不到1万平方公里增加到4.6万平方公里。每年还有大量新地名涌现。”刘保全说。

    他同时指出,随着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开发建设、撤乡并镇、新农村建设等展开,许多地名被更名或者消亡,变化非常大。由于种种原因,各级政府没有完全建立地名的更新年报制度,各级政府对地名的变化情况掌握不是很完全。地名上存在的信息不全、不新、不准确的问题严重,无法满足社会需要。

    据悉,为期4年的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分三个阶段实施。今年底前为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明年至2017年6月是普查验收阶段,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是成果上报和开发应用阶段。普查内容主要包括五方面:查清地名基本情况;对不规范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设置地名标志;建好地名普查档案;建立地名管理和服务信息系统,加强普查成果转化运用。

    2009年至2012年,我国组织了359个沿边沿海县(市、区)的地名普查试点工作。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范围是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区域以外的全国所有陆地国土(不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

    刘保全介绍说,由于勘界、设备技术条件有限等因素,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在陆地边界地带有一定范围没有进行普查,海水淹没比较深的地理实体勘察起来也比较困难。第二次地名普查试点首先进行了陆地沿边地名普查和海域地名普查,现正处于成果整理阶段,成果出来后将向社会分期、分批公布,尽早提供社会应用。

责任编辑: 向思敏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