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EN
https://www.gov.cn/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或已删除
如您是在地址栏输入网址的,请确认其拼写正确,并注意网址的大小写字母区分。
了解中国政府网更多信息,请访问中国政府网
 
谁为中国形象受损买单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07-14 10:20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日前,有媒体报道,近年来越来越多中国企业涌入非洲,针对中国的质疑声也屡见不鲜。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吕友清就此表示,非洲对中国人总体信任,同时一些华商也恶习缠身,在非洲窝里斗,曾为互相竞争而将坦桑尼亚交通部长、副部长同时搞垮,还经常走私象牙等,诸多行为令国人形象严重受损。

    吕友清分析,在非洲一些中国人呈现两大特点,一是习惯性地窝里斗、不团结,人与人如此,公司和公司之间也如此,恶性竞争频仍;二是一些人缺乏法律意识,明知不可为偏要为,频繁携带违禁品出国。

    “没有一个国家的大使像我们这样,成天愁中国人在这边的领事保护问题,也没有哪个国家的公民像我们的公民一样,不断抱怨在这里受到不公待遇,比如在机场过海关查行李、在路上被警察拦……这是很头疼的事情。”吕友清的这番话宛如一面镜子,照见了国人许多值得反思和改进的言行。

    中国形象在海外受损的情况还不限于非洲一些华商的作为,还有一些普通出境游客也给国家形象造成困扰。2013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达9730万,这庞大的数据背后,也出现了为数不少的不文明行为。根据公开报道,这些不文明行为包括在文物上胡乱涂画、不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等,近几年几乎每年都有几起极端事件引发全社会关注,激起“丢脸丢到国外”的大讨论。

    虽然这类事件相对庞大的中国人和中国企业走出去,都是小概率事件,但是这些游客以及企业员工,他们的黄皮肤、黑眼睛、普通话都很容易被定位于中国,连累国家形象。甚至有些人成为害群之马,让苦心经营的国家形象遭受重创。纵观这些海外有损于国家形象的行为和事件,无外乎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一些人海外的不良行为只是国内积习的延续,空间的变换并没有让一些恶习有所收敛,反而可能刺激了它们的爆发。中国不少优良的道德传统诞生于熟人社会。在本乡本土的生活圈子,大家因为熟悉而特别在乎周围的评价,这种外在的舆论约束强化了道德自律,继而形成公序良俗。

    如今,由于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人员的快速流动,人们的生活圈子不再稳固,从熟人社会逐渐变成陌生人社会,传统的道德和舆论压力逐渐淡化,外在法律又没有形成有力的约束。这就使得在人员流动性较大的地域较先形成并助长了一些恶习,这些人到了海外,由于文化、语言差异造成的陌生感,变得更不容易遵循异国他乡的规矩。

    另一方面,中国商人与游客大规模走出国门看世界还是近几年的事情,他们对别国的文化和规则并不熟悉,尤其是经济门槛降低后,部分素质偏低的商人和游客也走出国门,就加剧了冲突的可能性。还有一些人有贪小便宜的心理,对外国的法律制度也不太熟悉,导致侥幸偷带一点违禁品的事情经常发生。

    当然,还有一部分可能与素质并无太大关系,比如西方人习惯给“小费”,但中国少有这种习惯,所以初次赴海外可能会造成误解。还有中国人吃桌餐、喜敬酒、偏张扬,尤其偏爱热闹的场合,这可能也会造成一些文化冲突,让当地人感到不适应,造成对中国形象的负面评价。

    这些商人和游客的不文明乃至违法的行为,确实给国家形象抹黑,它不只是“面子”问题,还可能造成“里子”受损。比如,这些行为会倒逼一些国家对中国人的海外行为严加监控,有可能发生海关、警察部门“格外关照”中国人,有些旅游区也“特别提醒”中国人,这会让所有同胞都感到不舒服,少部分人的行为最终让全体华人为此买单。

    也正因如此,国家形象并非虚无缥缈的事,而是实实在在事关每一个人的,要维护国家形象,也需要落实到每一个人头上。对于个人而言,出境旅游或者承办商务最好的办法就是“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的民风民俗、宗教信仰以及法律法规等;对于企业而言,无论投资非洲,还是其他大洲,遵守商务规范尤其是法律规则特别重要,竞争当然无可厚非,但是突破底线、搞恶性竞争那就不可取了,应该兼顾企业利益与国家形象。

    此外,政府和相关出境的服务单位也要努力负起责任,在个人与企业走出国门时做到必要的提醒,同时,在一些有损国家形象的事件发生后,也要及时和妥善地处理,努力将国家形象的损失降到最低。(田享华)

责任编辑: 郭晓婷
 
中国政府网
EN
https://www.gov.cn/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或已删除
如您是在地址栏输入网址的,请确认其拼写正确,并注意网址的大小写字母区分。
了解中国政府网更多信息,请访问中国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