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完成作业后被回收至母船甲板。当日,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西北太平洋采薇海山区开展今年试验性应用航次首次下潜作业,并完成预定作业目标。本次下潜作业对潜水器系统功能进行复核,对潜水器搭载的微型缆控机器人(ROV)进行测试并达到预期效果,对巨型底栖生物、富钴结壳、岩石等进行近底观察,采集沉积物与水体样品。新华社记者 罗沙 摄
7月16日,首次乘坐“蛟龙”号下潜的工程技术人员出舱后接受海水“洗礼”。新华社记者 罗沙 摄 7月16日拍摄的“蛟龙”号从海底取回的富钴结壳样品。新华社记者 罗沙 摄
7月16日“蛟龙”号在海底作业时拍摄到的石腕海星。新华社发(中国大洋协会办公室供图) 7月16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完成作业后被吊离水面。新华社记者 罗沙 摄
7月16日,“蛟龙”号在海底作业时拍摄的照片,其中黄色设备为其搭载的微型缆控机器人ROV。新华社发(中国大洋协会办公室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