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河流有性格,中国的母亲河长江与俄罗斯的母亲河伏尔加河,有着许多契合之处——宽广的胸怀、坚韧的气质,载得起本民族的光荣与悲壮、希冀与求索。 如果说河流有记忆,伏尔加河会记得,2012年4月,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访俄罗斯时,在喀山与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地方领导人和中国有关省市负责人举行座谈会。当时他对伏尔加河流域的发展潜力表示赞赏,并提出“从国家层面加大对地方合作的推动”等建议。当然长江也会记得,今年4月,李克强总理乘船溯江而上,殷殷嘱托要用黄金水道串起长江经济带“珍珠链”。 如今,李克强以总理身份首次访问俄罗斯。两年多前他展望的蓝图,已变为现实:中俄正式建立“长江中上游——伏尔加河流域”合作机制,占中国经济总量22%的长江中上游地区6省市,与生产总值占俄罗斯15%的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跨越亚欧大陆,达成密切联通。 这毫无疑问是令人欣慰和振奋的事实。李克强出访前在俄罗斯媒体发表署名文章,其中深情评价道:“这是两国母亲河的历史性牵手。” 虽是首访,却又是老友重逢。“中国总理来了,我们很高兴,因为中国是俄罗斯最重要的朋友。”俄罗斯记者这样说。红场附近经营生意的俄罗斯小伙则笑着跟中国记者打招呼,并竖起大拇指:“我在电视上看到过李总理,口才很好,很睿智。你们的李总理和我们的梅德韦杰夫总理是好朋友,两人多次见面。” 这般亲密而自然,既是基于历史传承——如李克强所言,“从两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并肩作战到双方携手抗击黑龙江流域特大洪水等自然灾害,从17世纪的万里茶道到当前正在实施的油、气、电、路互联互通项目,两国人民在岁月的长河中结下了真挚的友谊”,又着眼当下——中俄贸易额去年达到近900亿美元的历史新高,中国连续4年成为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俄罗斯也已上升为中国第9大贸易伙伴;两国民众每年往来人数已达300多万人次。 两条母亲河壮阔的波涛已交融在一起,灌溉着政治、经贸、文化的版图。正如李克强总理署名文章中所描画的:俄罗斯西起圣彼得堡、东到符拉迪沃斯托克,中国北起哈尔滨、南到三亚,两国广袤土地上,民众在《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和《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美好旋律里,不只是追忆过去,也憧憬未来。(穆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