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向阳红09”船1月13日电(记者 张旭东)“蛟龙”号12日在西南印度洋龙旂热液区下潜,研究人员新发现了活动热液喷口群,热液喷口最高温度高达约379摄氏度。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陶春辉当日搭乘“蛟龙”号下潜。他说这次下潜的区域是在前几次作业区域以北,“我们发现这个区域有大量的高温热液喷口,既有活动的热液喷口也有不活动的热液喷口。这个区域烟囱体的特点是高和尖,有些烟囱体高10米至20米,因此作业难度也很大,潜水器很难找到倚靠的地方。” 据介绍,“蛟龙”号当日测得一热液喷口温度约为379摄氏度,这也是“蛟龙”号探测到的热液喷口最高温度。此外,“蛟龙”号取得了两份热液喷口的保压热液水样、25千克低温热液产物和8千克热液硫化物等。 海底热液区一般分布在洋中脊等有岩浆活动的区域,它的成因在于海水从地壳裂缝渗入地下,遇到熔岩被加热,溶解了周围岩层中的金、银、铜、锌、铅等金属后又从地下喷出,因此海底热液区是海底资源的富矿。 当日,我国第二批潜航员学员刘晓辉作为副驾驶首次搭乘“蛟龙”号下潜,至此我国第二批潜航员学员共6人完成了首轮实训。现场指挥部总指挥于洪军说:“在这个航次中,我们将力争潜航员学员再完成一轮甚至两轮实训,让他们在实践操作中尽快成长。在下一个航次中,他们将开始担任‘蛟龙’号主驾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