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布鲁塞尔2月5日电(新华社记者周珺 班玮)第51届慕尼黑安全会议将于2月6日至8日在德国南部城市慕尼黑召开。中国驻比利时大使、原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曲星说,纵观全球安全格局,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紧迫,但和平和发展仍是基本特征,中国希望成为国际秩序的改革者。 非传统安全威胁加重 乌克兰危机和恐怖主义等国际安全领域热点问题是此次会议讨论重点。曲星认为,传统和非传统威胁并存是当今国际安全形势下的突出问题。朝韩对峙、热战中的乌克兰东部和其背后处于新冷战边缘的俄美都可以表明,世界范围内围绕领土、主权的传统安全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相关冲突还有扩大蔓延的危险。 然而,非传统安全威胁更为严重和紧迫,特别是中东地区恐怖主义的威胁。曲星说,在中东地区,外力干预推动了中东剧变,原有平衡被打破后,却没能建起新的秩序。作为世界重要的能源产地和交通枢纽地带,中东乱局严重冲击地区和全球安全,恐怖主义威胁上升。巴黎恐怖袭击案就是典型的例子。欧洲多国目前处于高级别戒备的状态,安全局势非常严峻。 曲星强调,恐怖主义是国际社会的公敌,各国应该开展合作,携手进行打击。中国也是恐怖主义受害者,中国一贯以积极合作的态度参加反恐国际合作,履行国际责任。 此次慕尼黑安全会议还将围绕能源、环境、埃博拉疫情、网络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展开讨论。曲星认为,上述安全问题备受国际各方关注: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埃博拉疾病的防控越来越需要全球携手应对;欧洲的核电站集中,核安全问题令人担忧;今年巴黎还将召开世界气候大会,讨论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加强对话摒弃武力 曲星认为,每个国家有其基本国情,外来干涉动辄使用武力,颠覆一国原有政权,将导致难以预测的后果。 曲星说,伊拉克在过去并没有参与国际恐怖活动的记录,也没有国际极端主义生存的空间,但现在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恰恰在伊拉克境内找到了滋生的土壤,这正是大国处理地区问题时过于轻率地使用武力破坏原有政治结构所带来的恶果。 “如果说有什么历史教训值得汲取,那就是大国不能以自身价值标准介入一国内政,轻易使用武力,否则所造成的问题比要解决的问题更为严重、复杂。”曲星说。 谈及乌克兰问题,曲星说,大国应起到推进和解进程的作用。然而,当前趋势令人担忧,美国提出考虑向乌提供杀伤性武器,大国的角逐只能使危机局势更加复杂。 曲星表示,中国认为外来干涉不利于和解,借助军事手段无法获得长治久安,倡导有关各方通过谈判磋商实现和解,首先停止冲突,通过对话这一最根本途径解决问题。中国与俄罗斯、乌克兰都是友好国家,希望局势尽快平静、民族实现和解、冲突能够停止。 中国愿为改革者 曲星认为,虽然大国矛盾仍然激烈,但总体来看,主要大国关系基本稳定,并没有发生冲突和战争,大国之间表现出合作的意愿,能够通过外交谈判磋商解决矛盾和开展博弈,和平和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 曲星说,冷战后,雅尔塔体系并没有终结,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原则和决策机制依然有效,但美国一超独霸,几乎不受制约,并由此引发了诸多问题,使国际体系发生了变化。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也是当今一个突出特征,让发展中国家获得与其地位相适应的发言权是国际体系改革的核心。 曲星表示,在确立雅尔塔体系前的二战中,中国人付出了巨大牺牲,由此确立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成为了战后国际体系的重要成员。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席位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现有的国际体系下获得发展。因此,中国不要求推翻体系另造格局。曲星说,中国希望成为国际秩序的改革者,而不是“革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