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贸合作持续升温 人文交流硕果累累——首届中蒙博览会成果综述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10-27 19:35 来源: 新华社
【字体: 打印本页

新华社呼和浩特10月27日电(记者 刘军、林超、彭源)27日,首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闭幕。为期5天的中蒙博览会,为中蒙两国贸易投资和人文交流搭建了一个崭新的平台,织绘了一幅中蒙两国密切交流、友好往来的美好画卷。

经贸合作持续升温

首届中蒙博览会吸引了近万名中国、蒙古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政商界精英参与。短短5天里,中蒙博览会“投资贸易洽谈”板块共签署各类合作协议166项,合作协议投资额达到1485.9亿元,合作领域涉及能源、农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等。

“投资是中蒙两国合作的重点领域。”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符太增说,双方合作领域会越来越宽,项目会越来越多,争取实现到202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00亿美元的目标。

在金融领域,中国农业银行对蒙跨境人民币业务中心正式揭牌启动,中国银行与蒙古国多家银行签署图格里克现钞直接调运合作备忘录。中国农业银行内蒙古分行行长梁毅说,未来中蒙两国将共同搭建起边贸业务资金桥,让两国客户可以享受结算、融资、现金、理财等更全面的一揽子金融服务。

中蒙博览会为两国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75家中小企业在博览会上签署了战略合作项目56个,协议金额近500亿元。蒙古国工业部中小企业政策协调司司长戈·比利衮说,中蒙博览会为蒙中中小企业合作带来了新机遇,下一步将归纳、总结双方合作意向计划,加强后续的合作交流。

跨境电商等新兴商贸形式也成中蒙经贸合作的新路径。博览会上,双方围绕大数据、应用平台资源、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等方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4项。其中,仅“呼和浩特电商谷”项目投资额就达5亿元。

双边交流合作多元

中蒙歌会、蒙医药学术论坛、马术论坛……博览会期间,中蒙双边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了从文体、医疗到科技教育的全方位对接。

为了亲眼目睹自己喜欢的蒙古国3ohin组合风采,呼和浩特市民王鹏早早买了中蒙歌会的票,他说:“在演唱会上,不仅能看到国内歌手,还能听到蒙古国顶尖歌手的经典作品,令人兴奋。”

蒙古族文化成为两国交流的重要纽带。国际蒙古舞蹈艺术展上,共有150多个作品参演。内蒙古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哈斯敖登说,中蒙两国艺术家可以借此机会相互学习对方的“蒙古舞”精髓。

中蒙两国之间各种类型的文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内蒙古大学周边国家研究所所长图门其其格表示,包含众多文化交流活动的中蒙博览会必将对增进两国人民友谊做出贡献。

作为民族传统精华,蒙医蒙药也是中蒙两国共同的发展重点。中蒙博览会国际蒙医药学术论坛上,中蒙双方达成了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共建蒙医传统疗术中心的合作意向,并正式签署协议。

中蒙科学技术交流展共有中蒙两国300余家科研机构和企业参展,现场展出中蒙两国最新科技成果700余项。双方围绕科技园区建设、科技孵化器建设以及联合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现场签订科技合作协议25项。

推开新窗口续写新友谊

中蒙博览会为中蒙两国人民增进了解,加深友谊打开了一扇新窗口。

来自蒙古国库苏古尔省的商人恩和·阿木古楞第一次来中国。这次参会给她带来了不一样的切身感受。“我最喜欢早上和晚上的呼和浩特市,因为那个时候这里的人们特别忙碌和勤奋,我喜欢勤奋的城市。”

多名蒙古国商人表示,博览会的举办增进了两国商人的经贸合作和情感交流。经营皮具的蒙古国商人恩和·吉日嘎拉说:“这次博览会上升到了国家层面,规模更大了,商人之间的交流就更多了,彼此了解也更多了。”

从蒙古国带来的商品和文化演出中,中国人民也在了解蒙古国。在蒙古国商品展区,来自内蒙古赤峰市的赵艳琪对蒙古国展出的羊角手工艺品最感兴趣,向蒙古国商家不断询问详细情况。她说:“博览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蒙古国的平台,也激发了我想深入了解蒙古国的愿望。”

经过5日的相处,志愿者赵佳丽与蒙古国的众多代表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她说:“5天时间,我们从陌生变为熟悉。每个远道而来的客人一举一动都透露着友好、诚实与信赖。”分别在即,与她关系最为要好的恩和·阿木古楞交换了电话号码,并一再叮嘱她,如果有机会去蒙古国,一定要到北方的库苏古尔省来看她。

责任编辑: 于士航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