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救济”转“开发”
——江苏盐城探索实施脱贫新路径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12-30 16:59 来源: 新华社
【字体: 打印本页

新华社南京12月30日电(记者 张展鹏)60岁之前,李敬高因老伴常年患病、儿子智障、自己驼背腿脚不便,家中几乎没有任何收入。“以羊还羊”脱贫方式帮他改变困境。

近年来,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探索投入帮扶资金,依托养殖合作社,为困难户无偿提供3只母羊。母羊每年可产羊羔6至9只,当年实现毛收入近万元,受助户3年内每年归还1只母羊即可。对于李敬高这样没能力饲养的农户,还将羊“寄圈”于合作社,合作社免费提供饲料,他们只需每天过来喂养一下而已。

“过去我们免费送羊给农户养,常被宰杀吃掉。”响水扶贫办主任薛国斌介绍,3年来,包括李敬高在内,当地已有2300多农户通过“以羊还羊”方式增收脱贫,还带动了产业发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薛国斌感慨道。

盐城作为苏北革命老区,相当一段时期经济发展比较滞后。近年来,当地着力构建“全方位、立体式、广覆盖”的扶贫开发体制机制,探索出一条东部沿海较发达地区解决相对贫困的有效路径——由救济式扶贫转向开发式扶贫。

阜宁县则着力打造瓜萎产业园,连片种植瓜萎4200亩,形成冷藏、烘干、加工一体化产业项目。低收入农民在园区打工人均年收入近2万元;射阳县依托威盛针织公司建立帮扶平台,投入资金帮助公司经营,吸纳100名残障、年老、低收入人员务工,均实现脱贫目标。

采访中记者了解,与中西部某些地区相比,江苏等东部沿海地区“精准施策”不仅以“一县一策”,甚至以“一村一策、一户一策”推行“点供菜单”制度,供帮扶对象按需选择。

滨海县新安村绿树环绕、道路整洁、水流清澈。驻村“第一书记”刘彪说,滨海探索出“三单”制度精准扶贫:以“收入账单”识别对象、以“点供菜单”落实措施、以“实绩清单”评价成效。他自驻点后即按此模式开展工作。

第一书记驻点是盐城脱贫攻坚的新探索。针对111个未达标省定经济薄弱村,选派干部驻点扶贫。刘彪是滨海县住建局党委书记,驻点后结合实际拟定村发展规划,协调扶持资金引进多家企业,建电站、修公路,组织局里党员干部、村里能人大户来帮助扶贫,今年底就可实现村全部脱贫。

第一书记驻点,加上后方单位挂钩帮扶、民营企业结对,成为盐城针对经济薄弱村的“三位一体”帮扶模式。249个有经济实力的直属部门、牵线落实1200个规模企业与村结对共建,整合力量帮村发展,由此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记者了解到,4年来,盐城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9.5亿元,落实产业帮扶项目4776个,坚持开发式与救济式并行,量身定制项目菜单,到今年底,“十二五”制订的全市52.02万低收入人口脱贫目标将全部实现。

责任编辑: 朱英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