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宁推行用能权改革:企业用能 随意不成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6-01-15 07:06 来源: 人民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

“厂房没见影子,项目都没上,为啥得先交286万元?”听说新上的项目要交用能权申购费,大家都不理解。孙永明也有些不情愿。他是海利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的副院长。2014年,海利得公司打算在浙江海宁上一个新的涤纶工业丝项目,而在海宁,新上项目必须先买用能权,即企业使用各种能源(电、煤、气、油等)的权利。“我们上新项目,创造业绩、税收,用电、用水都花钱,为啥还另收钱,这用能权到底要干啥!”2014年,海宁正式推行用能权改革时,许多企业想不通。

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用能权亮相其中,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再次提及,用能权受到社会关注。

用能指标分配如何公平

孙永明记得,2014年5月前后,公司第一次收到了海宁经济和信息化局寄送来的“成绩单”。上面有分数,也就是亩产效益评价,即衡量企业每亩占地上的效益,总共有6个指标,每个指标分值、权重不同,据亩产表现综合测算,企业拿到自己的分数。

孙永明看到,海利得分数不错,排进了海宁所有企业的前20%,因此被纳入A级,还是重点扶持类企业。那些成绩在20%到80%的也算A级,但属于鼓励提升类。

成绩单源于2013年海宁开始的要素资源市场交易改革,用能权是重要一项。而亩产效益评价是这场改革的基础。“就像学生参加考试上交了答卷,你得给出一个分数。”海宁市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许明华解释。根据这个分数,企业被纳入ABC三级,不同级别决定了企业不同的发展环境。

海宁用能权改革基本思路为:总量指标分类核定,新增用能有偿申购,超额用能差别收费,节约用能上市交易。

2014年,海利得上新项目前已获得了5.9万吨标准煤的用能指标,这个指标通过三个维度核算而出:其2011年或2012年用能的最高峰值、亩产效益评价级别、能评结果。其中,能评结果要考虑企业的能耗水平。“总之,企业越优秀,越节能高产,我们给出的发展环境就越好。”许明华解释。

“核定存量好比上户口,一次核定,能一直享用。” 海宁市经信局副局长朱明波说。虽然,煤、石油、天然气、电等不同能源计量单位不一,但指标配给时,统一为标准煤。

而有了户口,一旦用超,就意味着得交“超生费”。费用怎么交,同样用成绩单说话。根据规定,超额用能要收费,定价为100块一吨标准煤, A类企业能打个五折或八折,B类企业要按150%缴纳,而C类企业,完全不许超标。一旦超了,既要停产整顿,还要按200%收费。

海利得要上马新项目,就必须得申购新用能指标,否则年年都得交“超生费”。因为是A类中的重点扶持类企业,公司在已有的5.9万吨标准煤上能多申报50%。若要是B、C类,直接就被拒之门外了。

新申用能指标,也是100元一吨,具体怎么收,除了看亩产效益评级,还要看项目能耗。A类企业中,项目的单位能耗低于0.59,可零费用申购,在0.59到0.75之间,打个半折,若高于0.75,则依照原价。这次,海利得新项目能耗大于0.8,所以,按原价申购费是286万元。

改革阻力怎么化解

每到年初,省里关于节能降耗的指标就传达下来。看着眼前不小的数字,朱明波就一阵阵头疼。节能降耗年年是一票否决,虽然政府企业都有共识,但问题是如何破局?这么多企业谁来让渡权利?怎么才能让企业有动力自己减?

海利得不愿交这286万元,朱明波早有预料。毕竟,同样的项目,在别的地方上马一分钱都不花。最终,经过几次沟通,公司还是痛快交了钱,“只要标准统一、合理,企业肯定还是执行。”孙永明说。

“亩产效益评价很重要,不同行业发展条件差异大,我们设计指标的权重、占比,就要十分精细,要真实反映企业需求。”许明华说,可这就像考试,很难有绝对公平,只能尽量平衡。

当然,不同行业主管部门不同,指标到底咋设计免不了一番博弈。“那阶段,会真没少开,就不停讨论、调整。”海宁市宣传部副部长孙踏海说,市里规定每周六召开改革办公会,有想法、有诉求尽管提,但只要办公会通过了,就会立马在媒体发布,形成舆论倒逼,干部的思想先统一,接下来才能有效化解来自企业的阻力。

最终,2014年用能权改革首年,根据对用电量的实时动态监测,60多家企业超额用能。因为,企业生产中能源使用量的比例相对固定,从用电量能推算出用能情况。收费时,主管部门考虑到海宁2014年节能降耗指标为4.2,对达到指标的企业就免收了用能费,最终只有16家企业缴纳了费用。“收费不是目的,改革刚开始,首先要让企业有节能的意识,意识到新的‘游戏规则’。”朱明波说。

用能权有啥用

这两天,海利得新上的项目终于要试生产了。这次,所有新订的设备,全都装上了变频线以便节能。虽然成本会增加,但孙永明核算过,两年内成本就能收回来。

“如何节能,有太多文章可做,对资源使用效率最有发言权的是企业,我们要充分相信企业的创新、创造能力。”许明华觉得,资源必须靠市场来配置,政府要做的就是订规矩、完善激励机制,让企业有动力、主动节能。

今年,海宁欲作进一步探索,让用能权上市交易。目前,在海宁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一吨COD(化学需氧量)排污权能拍到30万元,“排污权成了企业重要的资产,”海宁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办公室副主任朱立宇介绍,根据规定,政府配给企业的排污权使用权是4000元一吨,但因为环保高压,指标愈发紧俏,最多一次排污权交易竞拍了130多次,价格自然就上去了。而且,企业还可用排污权抵押向银行贷款。

节能降耗是大趋势,未来用能指标会更稀缺宝贵。“淘汰过剩产能,将有限资源用在刀刃上,”许明华说,这就好比教育孩子,要求严格点,能激发出孩子的潜力,“谁先调整谁就能赢得发展先机。”

记者手记

多些倾听,改革的路更好走

2014年开始,每到4、5月,海宁市政府大楼的三四层常常灯火通明。桌上摊着大量从企业、相关部门调研、搜集的数据,工作人员一项项衡量、判定,制作企业的成绩单。数据繁多,却丝毫不能马虎,毕竟,这直接关系企业下一步的发展。

也恰是这一次判卷,政府对企业的真实状况、发展境遇有了更全面的掌握。

当地干部形容,海宁的用能权改革如用中药治病:药材就是那几味——税收、工业增加值、能耗等,但每个指标权重几何,如何配比调方,靠的是望闻问切,把准经济的脉。这就要扎扎实实摸清企业家底。

我们经常感慨改革难,实际上,改革要通达的愿景人人期待,难就难在这是一次利益的重新架构。如何统筹兼顾,达成各方都愿遵守的行动共识,考验政府立规则的智慧。而这智慧不会来源于拍脑袋空想,各地企业经济发展的先天条件、后天机遇都不同,只有真正了解企业,倾听利益诉求,改革之路才会少些波折坎坷。(记者 刘畅 顾春)

责任编辑: 朱英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