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济南阿贾克斯俱乐部主题公园暨济南青少年校园足球课外活动基地,一群孩子正在训练。 根据山东省确定的目标,到202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要超过40%,按照现有的人口基数来计算,意味着至少1千万人要实现从“几乎不锻炼”到“经常锻炼”的转变。 为此,山东体育深化改革,加快转型,更加重视全民健身,制定新的评价体系,从“金牌导向”向协调发展转变。 3月28日,记者从全省体育工作会议上获悉,山东省体育系统今年将进行多方面改革创新。 撤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 “一套人马、两块牌子”,长久以来,这是许多体育协会和运动项目管理单位的组织架构。一方面,协会活力不足,难以发挥作用;另一方面,运动项目管理行政化色彩深厚,制约了项目的发展。 为打破这种困局,省体育局今年将从49个省级体育单项协会中选择15个单项协会,进行管办分离试点,并拟撤销省体育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组建省小球联合会。脱钩后的体育协会将加强实体化建设,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在运动项目管理单位改革上,国家体育总局已经撤销了足管中心,由足协承担足球运动发展的责任。省体育局选择小球项目,参照足改模式,进行试点,拟撤销省体育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组建省小球联合会,负责小球项目发展。 引导基金募资4.8亿元 在体育产业发展制约因素的调查中,山东省62%的个体经营户和47%的企业,把资金短缺列在了首位。 为解决体育产业发展的资金难题,山东省设立了省级体育产业引导基金,已募集资金4.8亿元,设立了信中利山东省体育产业基金和山东红塔宝诚体育投资基金两只子基金,基金规模各2.4亿元。3月28日公示结束后,将分别成立基金管理公司,进行管理运营。 省级体育产业引导基金的主要投资对象是山东的优质体育企业,将重点投向创新型企业、小微企业和体育服务业企业,已有200多家企业被纳入了投资项目库。 据了解,省级体育产业引导基金的规模将继续扩大,今年有望达到10亿元。 山东体育瞄准品牌500强 在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2015年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0强中,山东有42个品牌入选,但其中没有一个体育品牌。 这一结果背后是山东省体育企业创新意识不强、研发实力不足、绝大多数还停留在销售和代工阶段的现状。体育品牌数量少,影响力和竞争力弱。 打造山东体育品牌群体,要根据体育产业发展的不同情况“对症下药”。 实施品牌战略,鼓励企业上市融资、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培育一批有自主品牌、有比较优势、有核心竞争力、有行业话语权的重点体育企业。 积极打造体育服务业品牌。体育服务业是山东省体育产业最为薄弱的环节,是山东省体育产业最大的“短板”,仅占体育产业总量的20.5%,远低于发达国家60%的平均水平。会议提出,各地要从群众实际需求出发,打造一批知名的连锁健身俱乐部,培育一批健身指导服务、全民健身活动品牌,引导制定行业服务标准,提高服务质量水平。 体育用品制造业是山东省体育产业的龙头,也是山东省体育产业的优势所在。要以创建国家级和省级体育产业基地为抓手,着力打造一批特色突出、产业基础好、产业融合潜力大的体育产业集群,拉长产业链条,形成聚集效应。同时,加强科研和创新,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市场占有率,用质量和市场来提升品牌影响力。 积极打造体育赛事品牌。山东省有不少品牌赛事,但与其他地方的赛事相比,品牌知名度还不高。今后,将在自身文化资源和体育传统基础上,通过引进国内外精品赛事等方式,多举办体育赛事,吸引高水平运动员参加,加强赛事市场化运作和商业开发,提高办赛水平,努力打造国内知名、国际有影响的赛事品牌。(记者 于晓波 王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