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地生态葬”“厚养薄葬”致力破解墓地资源紧张难题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6-04-02 19:20 来源: 新华社
【字体: 打印本页

4月2日,在常州市海葬纪念广场,82岁的老人钱玉方在抚摸母亲的名字。钱玉方老人退休前是一名中学老师,他的母亲以海葬的方式安葬。他的老伴2014年去世,骨灰暂寄存在骨灰堂,他曾和老伴约定,等到百年之后一起以文明环保的海葬方式安葬。截至目前,常州市选择以海葬方式安葬的人数有350多人。清明时节,人们扫墓忆亲。中山码头,南京第一次实施免费长江集体公祭。雨花台功德园,迎来第一批“3D生态云葬”安葬者。常州,海葬纪念广场,不少家属前来悼念。江苏第一家纯“节地生态葬”墓园在常州正式投入使用。墓地资源的稀缺导致传统殡葬形式的墓地价格随之水涨船高,“死不起”“葬不起”也成为当下热议的话题。清明节前,记者走访了南京、常州等地的多个墓园,并采访业内专家,出现频率最多的关键词是 “节地生态葬”“移风易俗”“厚养薄葬”。南京是较早推行节地生态葬的城市之一。江苏省推行的“节地生态葬”包括保留骨灰、少占地的“节地葬”和不保留骨灰的“生态葬”。“节地葬”主要有壁葬等立体式骨灰安放设施,价格在数千到数万元不等;“生态葬”有树葬、花坛葬、江葬以及有南京特色的雨花石葬等。据南京市殡葬改革管理处宣教科科长黄隽介绍,按照每年死亡3.5万人来计算,以传统墓葬形式安葬,目前南京的墓地存量6年后就会消耗殆尽。对此,江苏省的“十三五”规划里提到,持续推进节地生态葬占比,增加市场供应,新建经营性公墓生态葬比率不少于35%,现有经营性公墓存量土地的生态葬比率大于20%,推进“镇”级公益性公墓设施建设,确保“十三五”期末95%的乡镇建有立体式公益性骨灰存放设施。而南京市对选择“不留灰、不立碑”生态葬的民众,免除落葬服务费用,赠送价值1000元以内的可降解骨灰盒,同时一次性给予其家庭1000元的奖励。目前南京每年的节地生态葬占安葬总数的70%,而不保留骨灰的生态葬只占其中的2.5%左右。常州市也出台惠民政策,对选择节地生态葬和文明节俭办丧的市民给予补贴奖励,2015年全市惠民殡葬政策受益人数达到11693人,免补总金额达到1500多万元。对于未来公墓的形式,黄隽介绍,按照殡葬改革方向,公墓可以通过合理规划,打造为花园式陵园。公益性公墓应该更多地突出公益职能,满足基本安葬需求,葬式以生态葬为主,让人们可以选择喜爱的花草、树木作为未来的安息之地,家人清明踏青祭扫,欣赏美景之时追思怀念。经营性公墓则应打造成城市陵园,逐步减少墓葬,增加节地生态葬比例,在满足客户精神需求、提供个性化需求方面提升服务水平,获得收益,保证公墓的运营,可划分为不同意境、风格各异的园区。如果安葬的是老师,可以种上满园的桃李;如果安葬的是孩子,围廊的墙上贴上孩子生前最灿烂的笑脸;如果安葬的是书画家,可以张贴逝者生前得意之作……每个园区建立一个思念会馆,会馆的壁橱里可以存放逝者生前最喜欢的物品、朋友或家人的礼物、信件。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4月2日,在常州市龙城古园生态葬安葬仪式上,工作人员手捧逝者骨灰。龙城古园2日正式投入使用,迎来第一批生态葬安葬者。龙城古园是江苏第一家纯“节地生态葬”墓园,规划用地面积25770平方米,推行花坛葬、草坪葬、树葬、壁葬、骨灰盒可降解生态循环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方式。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在南京雨花台功德园,工作人员在首次以“3D生态云葬”形式安葬逝者(3月30日摄)。清明节前,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功德园推出新型节地葬——“3D生态云葬”。“3D”表示从多层次全方位利用空间;“生态”表示所用石头都是采用原生态花岗岩大理石材料;“云”表示通过扫描墓盖面板上的二维码可以进入网上纪念馆,在逝者的个人主页上载资料,寄托哀思,改变以往篆刻墓志铭的传统方式。“3D生态云葬”的骨灰盒改为圆柱体,平行封闭式安装,在保留骨灰的前提下有效节省用地空间。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参加2016年南京长江集体公祭的家属在轮船上张贴对逝去亲人的哀思(3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4月2日,在常州市龙城古园生态葬安葬仪式上,家属在安葬亲人。龙城古园当日正式投入使用,迎来第一批生态葬安葬者。龙城古园是江苏第一家纯“节地生态葬”墓园,在国内也较少见。规划用地面积25770平方米,推行花坛葬、草坪葬、树葬、壁葬、骨灰盒可降解生态循环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方式。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在泰州兴化,工人在建设一处乡村节地葬墓园(3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在南京市雨花台功德园,人们在以树葬形式安葬亲人(3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4月2日,在常州市龙城古园生态葬安葬仪式上,家属在安葬亲人。龙城古园当日正式投入使用,迎来第一批生态葬安葬者。龙城古园是江苏第一家纯“节地生态葬”墓园,在国内也较少见。规划用地面积25770平方米,推行花坛葬、草坪葬、树葬、壁葬、骨灰盒可降解生态循环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方式。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左上:在南京市雨花台功德园,人们在以树葬形式安葬亲人;右上:在南京市雨花台功德园,市民在纪念以花坛葬安葬的亲人;左下:在南京市雨花台功德园拍摄的雨花石葬;右下:在南京市雨花台功德园,市民在祭扫以壁葬安葬的亲人(3月30日摄,拼版照片)。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左上:在南京市雨花台功德园,人们在以树葬形式安葬亲人;右上:在南京市雨花台功德园,市民在纪念以花坛葬安葬的亲人;左下:在南京市雨花台功德园拍摄的雨花石葬;右下:在南京市雨花台功德园,市民在祭扫以壁葬安葬的亲人(3月30日摄,拼版照片)。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4月2日,在常州市龙城古园生态葬安葬仪式上,家属在安葬亲人。龙城古园当日正式投入使用,迎来第一批生态葬安葬者。龙城古园是江苏第一家纯“节地生态葬”墓园,在国内也较少见。规划用地面积25770平方米,推行花坛葬、草坪葬、树葬、壁葬、骨灰盒可降解生态循环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方式。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责任编辑: 温雅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