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记者手记:农民老谭16年账本见证“四大变化”

2016-06-22 09:15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长春6月22日电(记者 韩洁 郭翔)小到几毛钱买块糖,大到10多万元的卖粮款……吉林省前郭县达里巴乡四家子村59岁农民谭业君,从2000年起将每笔收支记录在册。

从明信片大小的小册子到财务专用记账本,16年来,老谭记了6本账。密密麻麻的数字变化中,老谭家生活发生的变化,更折射出中国农村的变迁。

一变:从“拉饥荒”到年年有余

老谭家院子很大,面积近1亩。7间草绿色大瓦房告诉访客,这是个小康之家。老谭说:“没有这些年种粮收入增加,哪有底气盖房子”。

“2000年水稻每公斤1.3元左右,总收入3.3万元,还要交1426元税费,一年下来欠了4846元外债。”老谭第一年记账,年终结转时他“拉饥荒”(东北话,意为“欠债”)了。

2004年“皇粮国税”取消。“那年各种税费负担减少1727.25元,粮食直补等补贴了2173元,里外里增收4000元。”这年起,老谭家年终结转再未出现过负数。

2003年起,老谭开始“租地”,最高峰时经营9公顷水田。10年来,他种植水稻的产量稳定在1万公斤∕公顷左右。水稻价格上涨对增收拉动明显:从2004年1.82元∕公斤到2015年3.3元∕公斤,每公顷收入从1.98万元增至3万多元。

粮价稳定上涨,收入稳定增加,2015年老谭账面收入102337元,加上前一年结转79748元,老谭账面存款达到182085元。

二变:农机从“小四轮”到“大家伙”

密如蛛网的松花江水系、肥沃的黑土地……前郭县是吉林省重要的水稻产区。“多种地、多打粮、多挣钱”是当地农民的共识,只要能多打粮,投入再多钱,老谭也舍得。

老谭买农机具不手软。院外,1台锈迹斑斑的手扶拖拉机和1转台崭新的约翰迪尔554拖拉机停在一起,“小四轮和大家伙都给我出大力了。”老谭说,“小四轮”1天耕1公顷地,“大家伙”1天能整4公顷。1999年,老谭入手“小四轮”时东拼西凑了1万多元,而去年买“大家伙”时享受1.57万元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自己花了6万多元”。

农机不怕多,早买早受益。“等有钱了再买个大马力的,收割机买个更先进的。”老谭有了新目标。

三变:从舍不得买酒到上百元买水果

2016年4月11日,买香蕉、火龙果18元;4月13日,买火龙果、芒果、香蕉114元……“这都是给小孙子买的。”老谭说。

16年来,生活账发生着结构变化:肉食、水果支出的越来越多,葡萄酒、鲜虾不再是新鲜玩意。过年才能“打牙祭”好像是很久前的记忆。老谭说:“过去买点散白酒都得掂量掂量”。

老谭2004年后开始“大方”起来。以往买衣服很少过百元,但现在账本里每隔一页都有购置衣物的支出,“4月9日,自己买件上衣260元,两双鞋125元。”

2001年,总消费支出12440元;2015年,总消费支出21586元。谭家消费支出从2003年到2006年,年均增幅32%,2006年后基本保持稳定。

四变:随礼从三五十元“喝顿酒”到100元“拿不出手”

侯家大姑娘结婚200元、米家小子订婚200元……在每个账本里,老谭会单列出“份子钱”。生活改善了,人情账也发生了变化。

今年到6月12日,老谭共随礼22笔4300元,每笔最少100元,最多500元。2000年,老谭随礼34次1770元。“那时候收入低,三五十元就能‘喝顿酒’,现在100元拿不出手,200元以上居多。”老谭说,从2004年开始,份子钱水涨船高,但也能接受。人情随礼让大伙多走动,加深感情,关键时刻相互帮衬。“2005年,媳妇和儿子患病,大伙送来2900元,救急了。”

老谭“十三五规划”的核心词是“富裕”,定义也简单:“花钱不愁,生活够档次”。“国家政策好,想富裕更得多种地、多打粮。”老谭说。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张兴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