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陕西:抓住“牛鼻子” 挖断“穷根子”

2016-10-18 08:52 来源: 陕西日报
字号: 默认 超大 | 打印 |

初秋,走进宝鸡市金台区硖石镇六川店村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成片的荷塘,即将收获莲藕的农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2016年,金台区投入扶贫资金55万元,由专业合作社统一经营,发展旱地莲菜210亩,预计产量21万公斤,产值105万元。仅莲菜一项,可为每户贫困户提供不低于2000元的保底分红。

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陕西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紧紧围绕贫困片区,牢牢抓住产业精准脱贫的“牛鼻子”,通过创新产业扶贫措施,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大特色产业精准扶贫力度,使全省产业脱贫步伐明显加快,贫困群众致富信心明显增强。

加快转型升级,助推农业产业精准脱贫

贫困地区要真正脱贫,需要产业大力支撑,否则脱贫致富就没有“根基”,难以持续发展。为此,今年全省计划投入资金5.7亿元,重点围绕贫困地区小麦、马铃薯、苹果、猕猴桃、肉羊和茶叶等9个产业,给每县投入资金1500~2000万元,支持11个贫困县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县,同时加快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

在贫困村,坚持“重心在村镇、基础在产业”思路,积极实施“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扶持引导贫困农户发展葡萄、魔芋、冬枣、大樱桃、食用菌等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农业基地,拉动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今年计划发展100个茶叶、生猪、魔芋、苹果、猕猴桃等区域特色产业专业村,使1000户贫困户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实现脱贫致富。

在秦巴山区,发展茶业特色产业带280万亩,着力建设陕茶繁育推广示范区,无性系茶苗繁育基地及标准化茶园。计划建设认定省级标准化茶园150个以上,每园核心区500亩以上,辐射带动周边2000亩以上;发展汉江、丹江猕猴桃基地50万亩,以城固、勉县为重点,扩大种植规模。

在六盘山区,发展矮化栽培20万亩,加快果业转型升级。创新果业经营模式,支持果品精深加工,建设一批线上线下结合的果品品牌店,打造陕果品牌;发展奶牛、奶山羊、肉牛规模养殖,建设一批标准化养殖场、家庭牧场和种畜禽场,加快品种改良。

今年以来,积极开展产业精准脱贫试点,整合投入1500万元,在推进白水县苹果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的同时,选定23家企业(合作社),采取土地入股、产品入股、现金入股、果园托管的方式,探索形成了“政府+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精准脱贫模式。仅上半年,白水县就带动153户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

壮大经营主体,助推农业产品精准增效

产业精准扶贫脱贫,离不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壮大和带动力的增强。在产业扶贫中,全省坚持以规模经营为引领,大力实施“十百千万”工程,积极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产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明显增强,脱贫致富后劲更足。

在泾阳县,拥有1.53万亩酿酒葡萄示范园的日新公司,辐射带动王桥、兴隆两镇7个旱腰带贫困村1700多户群众发展葡萄产业。目前,24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实现年增收1.1万元。日新公司与贫困户签订5年脱贫协议,扶贫对象以扶贫资金入股形式投入企业建设,公司划给每户4亩园,并承担统一的经营管理和支付土地流转费用。仅此,贫困户每年纯收入增加6000元-8000元,加上务工收入,每年收入达1.6万元-1.8万元。实现了“四得三省一无”:得到了土地流转费、务工工资、土地分红和政策补贴,省钱省力省时和无风险。

延长县为支持合作社扩大规模,明确新型经营主体每成功带动1户贫困户脱贫,由县上以奖代补1000元,还从扶贫贴息贷款中向企业倾斜。对成功脱贫的农户,政府补助1000元-3000元。一年来,延长县已有81家新型经营主体同4992户11279贫困人口建立了互帮关系,已带动3347人实现脱贫。

据统计,上半年,全省贫困地区新增农民合作社4900家,累计达2.45万家,农户入社率提高到25.4%。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壮大,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已达236家,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3个,涉及15个贫困县区,省级园区规模已达到185个,带动建设各级各类园区1283个,实现了所有贫困县区全覆盖。

创新经营模式,助推产业脱贫精准落实

“现在收入多了,住得敞亮了,还通过网店交到了天南地北的朋友。”洛川县交口河镇弥家河村村民屈万平,虽然自小患有软骨病,却坚强地撑起了一个5口之家。他说,全家实现脱贫,都是得益于“一户一策”精准扶贫政策,通过苹果产业,每年纯收入3万多元。光今年中秋,屈万平网上就接到16个订单,卖出212箱苹果,核桃68件,以及红枣,小米,销售额达24888元。

陇县推行的政府“配菜”、贫困户“点菜”、部门“上菜”为主的“菜单式”产业脱贫模式,更是让产业脱贫得以精准落实,让众多群众有了自己的产业,拔掉了“穷根子”,走上了致富路。温水镇郭家槽村赵新云、曹家湾镇金山寺村赵志军、新集川镇铁马河村张关银等贫困户,就是通过“菜单式”产业脱贫模式,发展土鸡养殖,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为了创新多元的经营模式,我省还将加快再建立一批特色农产品原产地保护基地,培育一批知名的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特色品牌。继续支持以县为主体建立特色产业发展基金,集中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县。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推广订单营销帮扶模式。积极推进农产品就地精深加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积极配合移民搬迁和城镇化进程,发展设施蔬菜、畜禽养殖、花卉、食用菌等优势特色产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业,为贫困户提供就近就业平台。

按规划,到2020年,全省将通过产业发展带动一大批贫困人口脱贫,并形成每村1-2个农业主导产业,每个贫困家庭掌握1-2门生产技术。目前,稳固长效的产业扶持脱贫之路,正在三秦大地拓展延伸。(记者 程伟 齐卉)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雷丽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