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西河池市纪委完成的一项调查显示,在“东(兰)巴(马)凤(山)”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中,全市共完成7万多个项目,但至今未发现有腐败案件,没有一名干部职工“倒下”,大会战成了深得民心的“廉洁会战”。
为了改变东兰、巴马、凤山三个老区县基础设施的落后状况,2003年4月至2005年9月,广西投入22亿多元资金,建设75312个项目。
河池市纪委的调查证实,大会战所有项目已全部竣工,建设资金拨付程序符合规定要求,没有发现违规操作现象。大会战期间,纪检、监察机关加大监督力度,对涉及大会战腐败问题的群众来信来访进行认真核查,但没有发现腐败问题。据统计,东巴凤三县共有1.3万多名在职干部、1400多名村干部参与大会战,是历年来参与项目建设干部人数最多的一次。公、检、法机关提供的最新信息表明,大会战中未发现有贪污、受贿、失职、渎职等违法行为,参战干部无人“失足”。审计部门对大会战资金和项目进行全程跟踪监督后,提供的审计报告称,没有发现高估、冒算、截留、挪用、虚开支出等问题。
据了解,为了避免“上一批项目,倒一批干部”的现象出现,河池市委、市政府以项目为中心,推行“阳光政务”,抓好“阳光工程”,及时出台了《项目建设责任制及实施管理办法》、《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质量管理办法》、《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廉政建设暂行规定》、《依法依规特事特办暂行规定》等7个规章制度,明确了不可触摸的“高压线”。包括市四套班子在内的733名科级以上干部签订了《廉洁自律保证书》,业主和承建单位签订的廉政协议书达2508份。
大会战期间,河池市纪检、监察部门实施“廉政提醒工程”,通过“拍肩膀”、“扯袖子”,使接受廉政提醒教育的干部达157人次,一些违纪违规的苗头被及时叫停;大会战所有项目必须接受部门监督和社会监督,明令不能搞暗箱操作,30万元以上的项目,必须公开招标,不足30万元的项目要公开邀请招标,让项目和资金在“阳光”下运行。全市抽调298名干部组成督查组全程跟踪督查项目,提出整改意见265条,纠正问题260件。大会战实行项目公开招标1134项,涉及金额29619万元,为国家节约资金1369万元。(庞革平 莫小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