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8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为降低企业成本、稳定市场预期、促进经济增长、有扶有控调整产业结构,适当下调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和工商业用电价格。 这次调价决定的“看点”颇多。“煤电联动”机制正式确立以来,业界对其诟病甚多,有人说它“联而不动”,也有人说它“只联涨不联降”。有一首歌唱道“我不做大哥很多年”,这正是眼下煤炭行业的真实写照,昔日“煤老大”风光不再,煤价一路疲软,至今不敢轻言“见底”。“面粉”价格已这般光景,“面包”价格却迟迟不动,“电老虎”一毛不拔着实让工商业者感到“没辙”。 2012年12月25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深化电煤市场化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当电煤价格波动幅度超过5%时,以年度为周期,相应调整上网电价。此后2013年10月和2014年9月,上网电价曾两度下调,但是均与疏导环保电价矛盾有关,而且销售电价也未按规定随之联动调整。 此次常务会决定,按照煤电价格联动机制,下调全国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平均每千瓦时约2分钱,同时实行商业用电与工业用电同价,将全国工商业用电价格平均每千瓦时下调约1.8分钱。此举直接减轻了企业电费负担,并且起到兑现和稳定市场预期的双重功效。 此次调价的另一个“看点”也得从市场预期谈起。工商界对需求侧电价下调的呼声渐高,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于3月中旬公布后,调价预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真实”,市场上开始出现不切实际的幻想,甚至有少数分析人士直截了当地宣称本轮调价将利好高耗能产业,并“友情提醒”股市投资者提前“布局”。这种论调着实有一定的蛊惑力,以至于某些以高耗能产品为主业的上市公司股票果真出现所谓“异动”。 此次常务会给那些罔顾国家大政方针和行业现状的从业者及投资者浇了一瓢凉水:会议决定继续对高耗能产业采取差别电价,并明确相关目录,加大惩罚性电价执行力度。与此同时,会议还要求利用降价空间,适当疏导天然气发电价格以及脱硝、除尘、超低排放等环保电价的突出结构性矛盾,促进节能减排和大气污染防治。 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从煤炭转化来的电力又是我国最重要的二次能源。眼下煤价低迷,及时落实联动机制下调电价,有助于产业链各环节同时受益,降低成本,增加企业活力,并为下一个景气周期的启动奠定基础。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煤电转化过程中的环境外部性,更不能“奢望”电价的长期低廉,否则“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可以预见,随着可持续发展基本国策日益深入贯彻,电价不会只和煤炭挂钩,还会越来越密切地与环境“联动”。(孙笑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