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负责人7月15日表示,我国劳模评选将简化程序强化监督,今后推荐企业负责人为全国劳模将简化程序,取消不必要的部门盖章,将8个章减少为1个章。 这其中有一个故事耐人寻味:海南省歌舞团董事长彭煜翔今年被评为全国劳模,但他差点因盖章与这份荣誉擦肩而过。在截止时间的最后一个小时盖齐所有印章后,疲于奔命的彭煜翔委屈得当场潸然泪下。这则新闻,引起了李克强总理的关注。 彭煜翔一哭惊官场,更有总理在常务会议上对此类官僚现象的痛斥。可以说,此次简化劳模评选程序是回应了总理关切与民众诉求,是顺应简政放权大势的顶层设计。 导致“盖章难”乱象的原因不仅是某些窗口单位工作人员懒政不作为,更主要的原因是顶层设计上的繁杂。 人社部已经公布的简化劳模评选的意向性政策分别从减少盖章、强化监督、严格追责、发挥职能、放宽时限等五个方面予以改进,其中突出公示,保障人民群众的参与权、监督权。这样的政策设计,既可保证劳模的评选质量,也方便了劳模。 程序是质量的保证,劳模评选设置相应的程序也无可厚非,因为劳模是公众人物,是劳动者中的精英,其社会示范效应不可估量,更应谨慎为之,进行程序性审查,盖几个公章。只是这些程序有时会演变成官僚主义的门槛,蜕化成滥用权力的关卡,嬗变成权力寻租的机会。而随着时代进步、社会发展,有些程序显得多余,类似证明“我妈是我妈”的笑话在无情地鞭挞任性的公权,因此有必要实事求是地完善。具体而言,原先劳模推荐程序较为复杂繁琐,如今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要求,与时俱进地加以改进简化。因此,人社部简化劳模评选相关程序,强化公示环节的社会监督作用,是识时务、顾大局的应时之举。 不过,人们更看重的还是人社部负责人最后的表态,“下一步将按照国务院关于把简政放权改革向纵深推进的部署,以此为契机,举一反三,对各类经批准的全国性评比表彰事项,简化程序,提高效率,方便群众。” 这一表态释放的信号表明简政放权不应就事论事,不是挤牙膏,也不该非得要总理亲自“点菜”。政府部门简政放权应有自觉性、主动性、前瞻性。自觉性是理论上的认同,政治上的合拍,情感上的融合,舍得把权交出去,把权力门槛降下来,不作改革的顶门杠;主动性是不等待不观望不攀比,不怕被同级讥讽为出风头,甘做出头椽子,敢于单兵独进,敢于担当;前瞻性是要见事早,号脉准,超前决策,超前“简”“放”,莫要等到“哭声”来了、怨声四起、或中央领导震怒再引起重视。 真正有了改革的动力,简政放权就不难。从技术层面说,一个便捷高效的方法是尽快建立公民信息档案。身处互联网时代,何不改变一下思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利用大数据系统,在全国层面上建立统一的公民个人信息档案系统,敲击一下键盘,输入公民的身份信息,就可查询到公民的相貌特征、性别、年龄、籍贯、民族、文化、住址等基本信息,还有户籍迁徙、婚姻状态、家庭成员、商业信用、有无违法前科等情况,一目了然。既不需要盖那么多公章,也不需要出那么多证明,即便是生面孔办事,也不会跑冤枉腿,避免人在“证”途的尴尬。 “八章合一”拉开了新一轮简政放权的序幕,剧情将会渐入佳境,高潮也有期待。简政放权从“八章合一”做起,一点一点突破,最终建立起一个科学、高效、廉洁的行政管理体系。这才是简化劳模评选程序的标本意义。(蔡恩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