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概况 国家机构 政府机构 法律法规 政务公开 政务互动 政府建设 工作动态 人事任免 新闻发布
文字实录 
[新闻办新闻局局长郭卫民]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请来中共中央纪委常委、秘书长、全国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副组长干以胜先生,和国家监察部副部长、全国政务公开领导小组成员陈昌智先生,回答大家的提问。这是中央纪委的领导第一次以主发布人的形式在这里举行新闻发布会,也是我们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的重要举措。现在就请干以胜秘书长做介绍。 [2006-09-26 10:11:03]
[中共中央纪委常委、秘书长,全国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副组长 干以胜]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早上好!很高兴能有机会在这里向各位介绍中国政府推行政务公开的情况。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国政务公开领导小组,感谢新闻媒体对我国政务公开所给予的关注和在宣传报道方面做的大量工作。通过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希望大家对政务公开工作能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并继续关注、宣传和推动这项工作。有关介绍材料会前已发给大家,为了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记者朋友们提问,我仅就有关情况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2006-09-26 10:12:49]
[干以胜]改革开放以来,为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更加有效地防治腐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立足本国国情,借鉴各国经验,按照“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要求,创造性地开展政务公开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2006-09-26 10:13:41]
[干以胜]当前,国务院的各个部委和地方各级政府已经不同程度地实行了政务公开。在乡镇这一级,乡镇政府和县所属的部门普遍以设立政务公开栏的方式公开政务;县级以上政府定期发布政务公报,用这种方式来公布政府信息。国务院的所有部委和省级政府都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和新闻发布会制度,全国80%以上的县级政府或县级政府所属的部门建立了政府网站,通过网站来发布信息。在很多地方和部分的国务院部门,现在也已经建立了行政服务中心,全国综合性的服务中心已经有2100多家。政府的服务中心,既是一个便民、利民,为群众办事的场所,也是一个政务公开的场所。 [2006-09-26 10:15:56]
[干以胜]我们在采用各种方式进行政务公开的同时,还注意加强政务公开的制度建设。现在全国的各省(区、市)和36个国务院部门都制定了政务公开的有关规定,其中,11个省(市)制定了政府信息公开的地方性法规。 [2006-09-26 10:16:23]
[干以胜]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中国政府所推行的政务公开,是指行政机关以及法律法规和法律法规授权及受行政机关委托行使行政权力的机构,把自己所掌握的信息以及履行职责的情况向社会公开。为了政务公开有序地进行,去年3月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这个《意见》明确了政务公开的原则、目标和主要任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开展政务公开工作的一个指导性文件。 [2006-09-26 10:17:38]
[干以胜]我们在积极推行政务公开的同时,还在党的机关逐步推行党务公开,在立法机关推行了立法公开,在司法机关推行了司法公开,在农村推行了村务公开,在企业推行了厂务公开,在公用事业单位推行了办事公开。所有这些公开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组成部分,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有利地保证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顺利进行。 [2006-09-26 10:19:06]
[干以胜]中国的政务公开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具有以下五个鲜明的特点:一是中国政务公开经历了一个自下而上、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大家都知道,中国幅员辽阔,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当前又处于社会转型期。因此,我们推行政务公开,采取了先行试点,典型引路的方法,逐步地拓展工作面,持续深入地开展工作。 [2006-09-26 10:21:09]
[干以胜]二是注意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相结合。政务公开作为政府的一项施政的基本制度,对于促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在推行政务公开的过程中,注重围绕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强化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来开展工作,充分发挥政务公开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的促进作用。 [2006-09-26 10:21:35]
[干以胜]三是注意与发展电子政务相结合。电子政务是政务公开的重要载体。我们按照“统筹规划、资源共享、面向公众、保障安全”的要求,在加强电子政务建设的同时,构建网上公开平台,使电子政务和政务公开互为依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006-09-26 10:21:59]
[干以胜]四是突出工作重点。各地各部门以人民群众普遍关心、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为重点,把推行政务公开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紧密地结合起来,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006-09-26 10:22:22]
[干以胜]五是公开形式丰富多样。各地各部门注意与经济发展和群众需求相适应,因地制宜,按照利于群众知情、便于群众办事的原则,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需求,采取了多种形式,及时、全面、真实地公开政府信息和行政行为,为公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我先简单介绍这些情况。下面,我和陈昌智副部长愿意围绕政务公开这个主题回答朋友们的提问。谢谢大家! [2006-09-26 10:22:46]
[郭卫民]下面开始提问。 [2006-09-26 10:23:18]
[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我想给秘书长提一个问题,据我的了解,各国在推行政务信息公开方面都有立法,问题是中国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法律法规,我想请问秘书长,中国推行政务公开主要的依据是什么? [2006-09-26 10:23:39]
[干以胜]谢谢你提的问题。和国际上一些国家和地区相比较,中国的政务公开工作起步比较晚。虽然我们在制度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法制建设应该说还存在一些不足。 [2006-09-26 10:24:03]
[干以胜]比方说刚才中央电视台的记者朋友提的这个问题,就是说中国现在还没有一部专门的规范政务公开的法律或者法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务院非常重视,要求国务院的法制部门研究、制订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这是一部行政法规,经过国务院讨论之后正式公布、施行,对于规范我国的政务公开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2006-09-26 10:24:26]
[干以胜]据了解,这个条例的起草工作正在抓紧进行,条例有望在今年出台。我们现在开展政务公开的主要依据,一个是中办、国办曾经发布的《关于在乡镇政权机关推行政务公开的通知》;再一个,我刚才给大家介绍的,去年3月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指导政务公开工作的政策性文件。这个文件明确了政务公开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重要内容、开展工作的程序以及组织领导,是一个比较全面的、针对性和指导性都很强的重要文件。 [2006-09-26 10:27:55]
[干以胜]另外,全国各个省(区、市)和国务院的部分部门也都制订了一些规定,有的还制订了一些地方性法规,这些规定和法规都是我们开展政务公开的重要依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出台以后,我们将以这个条例出台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的法制建设,有利地推进政务公开在法制的轨道上正常地开展。 [2006-09-26 10:28:32]
[中国日报记者]一些国家把政府网站作为公开的主要载体。请问秘书长,中国在这方面是怎样做的? [2006-09-26 10:29:33]
[干以胜]在现代社会,政府网站是施行政务公开的重要载体。中国的政府网站建设尽管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十分迅速。刚才我介绍了政府网站在我们国家现在县级以上政府和政府所属部门占了80%,这个比例是比较高的。当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中国的政府网站的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006-09-26 10:30:38]
[干以胜]特别是我们感到政府网站在政务公开方面的作用发挥得还不够,比方说有一些网站信息更新得不及时,有些政府网站公布的信息还不全面,再一个就是政府网站建设当中还存在一些重复建设的问题,造成了资源浪费。国务院对这个问题非常重视,已经要求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加强政府网站建设,改进政府网站,使政府网站的水平能够得到提高。 [2006-09-26 10:31:40]
[干以胜]有关部门也在积极地开展工作,要建立起以政府网站主干线,把资源能够集中起来,使政府网站更加高效地运行,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和效率。我们相信,随着我国政府网站水平的提高,政府网站在政务公开方面的作用将会发挥得越来越好。 [2006-09-26 10:33:42]
[香港文汇报记者]我有一个问题问干以胜秘书长,政府信息本身就是一种资源。请问中国政府如何确保每一个公民获取这些资源的机会和权利的平等?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近一个时期,中纪委成立了多个巡视组。请问共有多少个巡视组?其机构布局、人员组成如何?现在进行着什么样的工作? [2006-09-26 10:50:06]
[干以胜]为了确保所有的公民都能够平等地获取信息,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我们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开展工作:第一,尽可能地扩大信息公布的量和面。从量方面来讲,应当公开的都要公开。我们也采取了一些措施,确保做到这一点。从面来讲,就是我们要照顾到各个不同的群体,采用多种方式来公布信息。 [2006-09-26 10:50:30]
[干以胜]我举一个例子,在江苏省苏州市,他们在街头巷尾设立了500多个信息亭,市民随时可以通过信息亭来获取信息。这些信息亭的设立,主要是针对外来人员这个群体,他们没有条件上网,没有条件及时地获取信息,但是他们可以通过这个信息亭来了解信息。 [2006-09-26 10:50:57]
[干以胜]在偏远的农村,很多农民也没有办法上网,没有办法通过网络来了解政府信息,现在基本上能做到这些农村都有信息公开栏,有的地方还发“明白卡”,告诉百姓政府能办哪些事、怎么办,通过多种方式使不同的群体及时地了解到政府的信息。 [2006-09-26 10:51:30]
[干以胜]另外,我们还通过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来保护人民群众对信息的知情权。群众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向政府提出申请,要求公布某一方面的信息,如果政府不公开这个信息,他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有的地方还规定了可以向司法机关提起行政诉讼,寻求司法救济,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据我了解,国务院正在制订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将会就行政救济及司法救济的问题作出明确的规定。 [2006-09-26 10:54:18]
[干以胜]为了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各级领导班子的监督,根据中央的要求,中央纪委和中央组织部成立了巡视组,有5个巡视组负责对各个省(区、市)进行巡视,还有2个金融巡视组是负责对中央管理的金融机构进行巡视,现在已经完成了对9家中央管理的银行的巡视,正在对保险业的公司进行巡视。5个地方的巡视组已经完成了对30个省(区、市)的巡视工作,正在进行第二轮的巡视。 [2006-09-26 10:56:28]
[干以胜]就是说第一轮已经巡视过的省市又开始第二轮巡视。还有专门成立的一个巡视组是对中央管理的大型企业、重要骨干企业开展巡视,这项工作刚刚开始,处于试点阶段。各巡视组的人员构成,主要来自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还有一些金融业和企业的工作人员。巡视组的主要任务是对被巡视的部门或者地方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情况,党风廉政建设的情况,实行民主集中制的情况,以及执行干部人事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通过巡视,应该说效果很好,发现了很多存在的问题,也发现了一些廉洁的、优秀的干部,实现了我们当初设计这项制度的目的,效果是好的。 [2006-09-26 10:58:42]
[监察部副部长、全国政务公开领导小组成员 陈昌智]我简单补充两句,刚才这位记者问到,老百姓如何平等地获得信息。秘书长讲了,我们有很多种不同的形式,乡村有乡村的形式,城市有城市的形式。但是,还有一种,现在在城市里面非常普遍的形式,就是政务公开的大厅,或者叫做行政服务大厅。在一个市,一个县或者是一个省,有的建立了服务大厅,或者说大多数建立了服务大厅。政府的几十个部门,或者是绝大多数的部门,都在这办理群众需要办理的事情,在这儿发布办理相关事项的须知。任何人都可以到那去获取信息。那儿有很大的屏幕,采取滚动的方式公布这些信息,也印有很多的资料,可以获取这些信息。而且他们办理的情况,也受到群众的监督,帮老百姓办事以后老百姓还要对他办理的情况表示满意不满意,要评分,打出满意不满意的情况;最后还要对他们进行考察。所以,我认为这是在当前中国一种很有特色的政务公开的形式,也是让老百姓平等获得信息的权利。 [2006-09-26 11:05:45]
[陈昌智]最近透明国际主席拉贝瑞女士来华访问,我们请她看了我们的行政大厅。她很感慨,她说她在世界其他的地方没有见过这样一种服务大厅,效果太好了。包括透明国际首席执行官、亚太中心的主任看了以后都感到这是一种很好的创举。 [2006-09-26 11:07:49]
[干以胜]谢谢!刚才陈昌智副部长介绍的行政服务大厅确实很有特点,我们非常欢迎记者朋友们实地进行考察,我们也打算和国务院新闻办共同组织,给大家提供这个便利,请大家到行政服务大厅去看一看,包括我们政务公开的其他一些形式,都欢迎记者朋友实地采访、考察。 [2006-09-26 11:08:21]
[郭卫民]我们争取和中纪委一起在比较近的时间组织采访,记者朋友们可以提出要求,参加关于政务公开的采访活动。 [2006-09-26 11:08:57]
[香港凤凰卫视记者]我注意到纪检、监察机关在2005年度有一个数字,处分了115000人。从数字上来看,中国的腐败人数可以说是数量非常惊人的。请问您怎么评价这个数字? [2006-09-26 11:09:54]
[干以胜]首先我想说明一下,你说的115000是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人数,2005年我们处分了11万名共产党员,从被处分人数占党员总数的比例来看,这个数字还不能算大,因为中国共产党是拥有7000多万人的一个大党,去年受处分的党员占我们党员总数的1.6‰。从性质上来看,受处分的这些党员并不都是腐败分子。比方说有的是因为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受到处分,有的是违反社会治安受到了处分等等。 [2006-09-26 11:13:16]
[干以胜]在这11万多人当中,因为贪污贿赂行为受到开除党籍处分的是11071人。其中因为贪污贿赂行为受到开除党籍处分,并且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是7279人。这部分人占受党纪处分的人数的6.5%,占党员总数的0.1‰,就是万分之一。所以,11万多人绝对数不小,但是我们一细算,真正属于腐败分子的确实是极少数。尽管是极少数,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要不断地加大反腐败斗争的力度,保持查办案件的势头,有一个查处一个,保持我们党的纯洁性。 [2006-09-26 11:13:43]
[郭卫民]今天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2006-09-26 11:3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