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提示:警惕“小疙瘩”变成大麻烦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3-02-16 15:38 来源: 河北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小烨现在才8个月大,4个月前妈妈发现小烨的后背长了一个“小红疙瘩”,当时妈妈以为是蚊虫叮咬的,没有在意。结果有一天不小心抓破了,流了很多血,好不容易才止住。现在那个疙瘩已经长到一毛钱硬币那么大了,妈妈怕是长什么不好的东西,赶紧来河北医大一院看病,最终确诊为草莓状血管瘤。

    血管瘤在幼儿中的发病率较高,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良性肿瘤,约3/4小儿血管瘤在出生时就已存在,其余的也在1岁内出现,有专家称每一百个婴儿中就有三至五人患该病,且易被家长误当成“胎记”或“蚊虫叮咬的红包”,错过治疗时间。小烨的妈妈就犯了类似的错误,所幸没有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婴儿血管瘤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期:一是增生期,出生后血管瘤不断增生扩展,迅速向周围皮肤及深层组织侵犯,血管瘤的增生期一般时间为6至10个月。二是稳定期,随着幼儿生长,血管瘤缓慢增长,但增长速度仍比小儿生长快,有时血管瘤增生和退化交替进行,一般时间为3至6个月。三是退化期,一般1岁以后血管瘤增长速度缓慢下来,部分毛细血管瘤开始退化,血管瘤内纤维脂肪组织增多,极少数患儿在5岁时可以完全退化。目前科学技术无法估计某一个血管瘤将会发展多快、最终发展到多大,所以最佳的治疗时机就是增生期及之前时期。如果怀疑此病,应到正规的专业医院就诊,以免误诊误治。

    血管瘤治愈起来较复杂而且治疗过程漫长,所以血管瘤的护理很重要。

    保持清洁。毛细血管瘤有浅表皮血管瘤,表皮极薄,尤其是位于隐蔽部位的血管瘤,如腋窝、脖子、大腿根等,若长时间浸在汗液中易破烂;要常洗澡,清洁隐蔽部位,避免汗液浸湿血管瘤表皮。洗澡时注意勿划伤皮肤。

    减少摩擦。由于大部分的血管瘤都是发生于体表的,并且血管瘤的瘤体多突出于皮肤的表面,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发生破裂。家长最好给患儿选择较软的棉质的衣服,或是浅色的衣物,可以避免摩擦和硬物刺激;婴儿要勤剪指甲,避免自行搔抓损伤。

    早发现、早治疗。对于生长在特殊部位的血管瘤,家长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比如发生在口腔、会阴部的血管瘤,因进食、使用尿布或尿不湿等,不能避免唾液或小便的刺激,极容易发生破溃出血,因此,要尽早积极地治疗,去除安全隐患。

    成年人中往往有血管瘤未完全退化的患者,这部分人应注意平时少吃辛辣食物,忌烟酒;家人应帮其建立自信心,消除自卑心理,病人自己也应注意把消极情绪转移到其他方面去,也可以向亲人朋友倾诉,这是一种很有效的血管瘤心理治疗办法。(贺新奇)

责任编辑: 郭晓婷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