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01-31 09:43 来源: 新华社
【字体: 打印本页

    新华社北京1月31日电 《决定》明确提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当前,世界主要国家普遍把加强对外传播作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各国政府都重视加强公共媒体建设、强化网络宣传,积极传递价值理念、塑造国家形象、扩大文化影响。美国通过美国之音等众多机构,直接从事对外宣传,用美国的视角报道世界新闻。近年来,美国更是大力加强网络宣传,开办了“推特中文版”,积极利用社交网络。法国2006年以政府补贴形式开播“法兰西24”,用法、英、阿拉伯3个语种24小时播报国际新闻,覆盖90多个国家。俄罗斯2005年设立“今日俄罗斯”频道,使用英、阿拉伯、西班牙3个语种24小时播出,开设免费视频网站。2009年日本也开通了全新的英语国际新闻频道,以填补其“外交影响力及传媒能见度”与经济地位不符的空缺。同时,西方发达国家商业媒体占据国际市场绝对优势,西方四大通讯社——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合众国际社占据世界新闻发稿量的80%。

    现实一再表明,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今时代,谁的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谁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就能广为流传,谁就能掌握国际话语权。可以说,如果没有健全的传播渠道,在国际上就会陷入有理没处说、说了也传不开的被动境地。

    近年来我国国际传播能力迅速提升,但总体上仍处于西强我弱态势。2010年以来,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部署,中央重点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迈出了可喜步伐,海外采编网络和传播平台迅速拓展,信息内容、营销能力、人才队伍等建设明显改善,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新华社海外分社已达171个,驻外机构数量居世界首位。中央电视台开播9个国际频道,成为全球唯一用中、英、法、西班牙、俄、阿拉伯6种联合国工作语言播出的电视机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使用64种语言对外播出,是全球语种最多的媒体机构。但总体上看我们新闻媒体的综合实力还不强,在国际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报道中的原创率、首发率还不高,国际接受度和影响力还有限。

    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话语权决定主动权,必须更好地传播中国声音、塑造国家形象、维护国家利益,必须协调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与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一方面,要加大传播渠道建设力度,继续推进重点新闻媒体建设,完善全球新闻信息采集传播网络,提高新闻传播的“时、度、效”,让我们的声音传出去。另一方面,要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我们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创造性提出了一些重要概念,比如小康社会、以人为本、集体人权、科学发展、协商民主、新型大国关系、和谐世界、中国梦等。需要用西方学者和民众能够理解、乐于接受的话语体系解释中国道路,让国外受众想了解、听得懂、愿接受。

    总之,既要加快构建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更要积极推动理论创新和学术创新,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加快形成独具中国特色、能与国际交流的对外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不断增强中国国情、中国理念、中国道路的说服力和认可度。

责任编辑: 李平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